第一部分 破解苦难拼图 第七章 苦难让我们心意更新(第3/5页)
不留余怒给我!这使我惭愧得几乎承受不起。上帝的恩慈确实在领我悔改(罗2:4)。于是,我默默倾诉道:上帝,我飞来飞去给各地的人讲你的事,却从未和邻居凯西认真谈过。噢,求你原谅我如此盲目,如此伤你的心。原谅我把自己的便利看得比凯西得救还重。也感谢你爱这如虫一般的我。
请别见怪,我是把虫想象成那种恶心的卑微造物,在地上蠕动、吃土,就欠跺上一脚!大卫在《诗篇》22章中说他“是虫不是人”,当时他一定也有同感。不像蛇会昂首嘶嘶吐信反击,虫不会自卫。虫知道自己是虫,是要被踩死的。我那一夜就有这种感觉。我晓得自己里面一无是处。我是个破碎的人,而这正合上帝之意。
我虽未意识到,但是在打碎我的过程中,上帝使我更像基督了,因为基督自己就是破碎之人的最佳代表,这倒不是说耶稣曾有过需要重塑的顽劣品性,而是因着离开天堂的荣耀成为人,他展示出对天父的顺服,那种我们只能在破碎的过程中表现出的顺服。事实上,破碎的全部意义即在于,我们意识到毫无权利掌管自己的生命,从而降服在上帝面前。
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他本有神的形象,
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
反倒虚己,
取了奴仆的形象,
成为人的样式。
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
存心顺服,以至于死,
且死在十字架上。
(腓2:5-8)
基督有着何等的品性!
安德鲁·默里曾说,正如水总是向下流、灌满低处的地方,上帝也总在我们被耗尽、打碎、自卑的时候用他儿子的品性充满我们。想想吧,这本身就足以给我们真正的希望,再难再苦也值得。
说到被充满,当凯西和凯伊在次日早上蹦进我的卧室时,我着实被神圣的喜乐充满了。我从来没有一见谁的面就这么欣喜若狂过。跟凯西谈了仅仅几分钟后,我就看出圣灵已经在她里面做工,软化了她的心,打开了她的心门。
我们低下头,凯西用质朴的言词祈求基督作为救主进入她的生命,这时我情不自禁地抬眼偷看了她一阵。我不由得心中暗喜:主啊,你知道,我被打碎伤心一时,但到头来确是值得的。
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来12:11)
心意更新
惩戒是有益的,但上帝也通过其他更积极的方式使我们在苦难中重新被塑造。就拿一位好父亲养育9岁儿子的方式来打个比方。每当儿子违规抗命的时候,爸爸自然要管教他。当他表现好的时候,父亲仍然会给他分配一些任务,在一个9岁的男孩看来,这些任务常常像是惩罚,而且令人讨厌。也许他一周要负责倒两次垃圾或剪草坪;也许他必须把一部分零钱存进银行。无论是什么,孩子难免这么想:“就因为爸爸必须整天工作,所以他也不想让我开心。”可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明智的父亲是在锻炼儿子的责任感,以便他长大以后有准备地面对世界。
我们有时就像9岁的小孩,以为上帝让我们受苦是因为“他不想让我们开心”,而他的真正意图则是要我们不贪恋世俗的玩乐。《歌罗西书》3章1-4节就讲到这点,教导我们不要思念地上的短暂事物,而要思念天上的荣耀,那里有基督坐在上帝的右边。
在我行动自由的时候,我发现要把心思放在天上极其困难。我太过专注于眼下的浮华,沉溺于跟合适的人约会,开合适的车,上合适的学校,与合适的人群为伍。可是当我终于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走路、跳舞、游泳、骑马、弹吉他、开车、在曲棍球场上挥杆得分的时候,我被迫开始思念天堂。这不是因为天堂突然变成了世外桃源或某种心理上的避难所,而是因为我开始意识到获得永恒快乐的唯一希望就在那里。圣经中有些讲述上帝承受苦难之含义的章节,过去觉得很乏味,这时却突然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兴致勃勃地阅读起来,比股票经纪人阅读道琼斯指数的兴趣还大。
今天,在永恒的光照下度过每一天已成为我的生活方式,我几乎忘了旧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是什么样。可是不久前,上帝让我回望了一眼。
那天晚上,一帮朋友来到我家农场聚会。火焰在巨大的石砌壁炉里噼啪作响,火光中,姐夫弹起吉他,众人围坐说笑唱歌。我们的乡村居室已有150多年历史,是由奴隶营房改建的,架房梁的木头是我爸爸从一艘老帆船上拆下的,半米厚抹了泥灰的墙上点缀着爸爸画的风格粗犷的西部风景画。壁炉对面墙上悬挂着手工编织的印第安挂毯,使这间安逸、隐蔽的居所情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