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第2/4页)

《山居笔记》

初版时间:1995年

初版出版社:尔雅出版社

推荐版本:文汇出版社,2002年

内容概述:本书是余秋雨的第二部散文集,写于《文化苦旅》之后,《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等之前。该书写作始于1992年,成于1994年,作者为了写作此书,曾辞去了学院的行政职务,不再上班,因此这两年多的时间十分纯粹,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该书于1995年8月在台湾出版,后因全国各省市的书市上出现了大批盗版,作者迫于无奈,于1998年9月交由文汇出版社出版了大陆版的《山居笔记》。本书主要记叙了作者以直接感悟的方式探访中华文明的历程。其中纷繁社会中的一丝丝回忆,历史的回忆,回忆的碎片,这一切总会让我们陷入深思,有种很温馨的感觉。全书没有诗歌那样唯美华丽的辞藻,也少了杂文那般犀利精辟的笔锋,但正是由于这样一种摈弃了浮华的随性,给了人一种心灵深处的亲切感——自然流露出来的文字往往能带给人最深刻的印象。

地位与影响:作为自述性笔记,本书带给读者的已经不是一种享受,而成了一种印象,一种刻骨铭心的印象。初读起来似乎有些凌乱琐碎,但通读全书,却不难发现作者构思之精妙:那就是从平淡的话题中以小见大,通过质朴的语言风格直指社会现实,从而使得文章中所触及到的问题与中国当前的现实遥相呼应——轻快中不乏沉重,从容中又不失理性的批判。由此把一个社会现实的剖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无形中引发并启迪人们的深思,从而点明了人类应该回归自然、崇尚清雅淡泊的主题。这深邃的文字犹如永远灵魂的脚步,虽然有些沉重,但很踏实;虽然漫漫,却永远光明。《山居笔记》用深刻的思考带给我们思想的洗涤。本书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

《霜冷长河》

初版时间:1999年

初版出版社:时报出版社

推荐版本:作家出版社,1999年

内容概述:本书是一部精品散文集,书中收录了关于友情、名誉、谣言、嫉妒、善良、年龄等诸多经典之作。这些作品风格平实自然,行文简洁流畅,充分显示了余秋雨深厚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对社会现实和真实人性的深入思考。

本书从四个方面作了框架性的勾勒,提出了一种有关谈论门径的建议,以求展开话题,激发思路,呼唤高论。作者解释本书只是一次“试谈”,仅作为抛砖引玉。全书共抛了四块砖,算是四辑。第一块砖,也就是第一辑,可名之为“人生的特例”。第二块砖,也就是第二辑,可名之为“人生的难题”。第三块砖,也就是第三辑,可名之为“人生的陷阱”。第四块砖,也就是第四辑,可名之为“人生的沟通”。本书行文典雅优美,在叙事中融合了渊博的历史观,娓娓道来格外生动,富含史学家之鉴往知来、洞悉透彻的精辟哲观,在诸多现象中抽丝剥茧而呈现中国文化独具之魅力。

地位与影响:可以说本书是余秋雨在文学创作上的一次转变,从《文化苦旅》到《山居笔记》再到《霜冷长河》,从历史的大话题转向了历史的小话题,在《霜冷长河》中历史已不再是文章的主体,在经历种种尝试之后,探讨生命成为作者文章的主题。

《千年一叹》

初版时间:2000年

初版出版社:时报文化出版社

推荐版本:作家出版社,2002年版

内容概述:本书是余秋雨的又一力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作者在世纪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在本书中,作者以感伤、厚重而平实,却不失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等的衰落,并探讨了其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对比中又逐渐找到了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的原因。他们一行人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在“千禧之旅”即将结束之时,作者写下这样的一段话:“四个月冒险奔波,天天都思念着终点。今天我们到了,回头一看,却对数万公里的尺尺寸寸产生了眷恋。那是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从今以后,那里的全部冷暖疼痛,都会快速地传递到我的心间。”而现在世界上生龙活虎的年轻文明,过多少时间,会不会重复多数古代文明的兴亡宿命?整部日记,都贯穿着这种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