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第5/5页)

我却一无所知。

 

让我们这位作者走近“神圣的希望”(blessed Hope)的,首先就是在三十行交替出现的四音步和三音步诗行中不断积累的那股离心力,它既要求声音上的结局,也要求精神上的结局,或是两者的合二为一。就这一意义而言,这首写于世纪之初的诗作所诉说的就是它自己,就是它自己的构成,幸运的是,这种构成也和十九世纪一样正在走向其结局。实际上,一首诗给了新世纪一个它自己的、关于未来的版本——虽然这个版本未必理性——以此使这个世纪成为可能。抗拒一切障碍,抗拒“理由”的缺失。

而这个新世纪——它很快也要结束了,对这首诗也回报甚多,就像我们在这间教室里所看到的这样。无论如何,就预言来说,《黑暗中的画眉》就比,比如说,叶芝的《第二次降临》更为清醒,也更加准确。画眉比雄鹰更可信[13],这或许因为,这只画眉出现在哈代先生面前的时间要早二十年;又或许因为,单调比尖叫更能呼应时间自身的话语。

因此,如果说《黑暗中的画眉》是一首关于自然的诗,那也仅能说它只有一半是,因为诗人和鸟儿均为自然之产物,而这两者间只有一个,用通俗的话说,还心存指望。这首诗的内涵更像是对于同一现实的两种接受态度,因此这显然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希望和无望显然被公平地置于此诗,两者间并无等级差异,这两种情感的承载者则显然存在差异,我想指出,我们这只画眉是“年老的”(aged),这可不是没有原因的。它见多识广,它那“神圣的希望”与希望的缺失同样合理。最后一行中将“一无所知”(unaware)孤立出来的那个停顿十分有力,足以使我们的遗憾噤声,并赋予最后一个单词以一种坚定的意味。毕竟,“神圣的希望”是面对未来的的,因此,这里的最后一个单词便是由理性道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