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引向毁灭的从来不是金钱(第2/2页)

安贫乐道,文人情怀。可是据说爱提问的、孤傲的颜回最后是饿死的。

颜回之乐,与贫困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如果有钱,颜回不也就不用“其忧”而只需“其乐”了吧?

饿着肚子的思想家,最后只能思想自己的肚子。

黑格尔在自己的著作中曾经论述说:在人本性中有一种精神,它以牺牲狭隘的生理利益去追求一种超越其生理利益的目标和原则为满足。黑格尔因此把人理解成一种“精神的载体”,他特有的尊严与其内心挣扎受到生理或自然限定的自由的程度紧紧地连在一起。

他的理论很可以解释,在商业社会里,人与金钱的伦理关系。

金钱是用来赚取的,同时,金钱也是用来付出的。

随着一个人的金钱越来越多,他在得到中获取的快乐——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生理上的,都将逐渐递减终而归附于零,而因付出而获得的快乐和成就感将越来越大。这也就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投身于慈善、NGO等公共事业的原因所在。金钱的伦理就本质而言,是一个人对自我价值认同的提升过程。现代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与金钱抗衡、妥协乃至平等共处,最终彼此取悦的历程。

在这个意义上,一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其实也是对待生活和生命态度的某种投影。在所有的人间故事中,把人引向毁灭的不是金钱,而是他本人的作为,金钱在人类悲剧中所起的作用,从来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