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烦恼将成为明日的笑话(第16/19页)
瑞士菜难吃,是闻名的,我唯一能够接受的是他们的Raclette。把芝士煎成饼状,现煎现吃,吃一块煎一块,要吃多少块都行,直到你喊停为止。叫这道菜时千万要吩咐侍者把芝士煎得微焦,不然温温吞吞,不如去吃新疆大饼。芝士一焦了就有如吃培根,其实最佳的,还是把芝士火锅的底刮出来吃,才是美妙。
偏偏有些友人,对芝士一点儿也没有兴趣,闻之色变。有一本叫《Fork It Over》的书,作者Alan Richman说:“如果你不敢吃一样东西,那么就更得拼命去吃,吃到知道味道,就不会怕了。”
我一向教友人从吃卡夫芝士着手,在未吞进口之前,我在上面撒了些糖,他们吃着吃着,也就接受起来,进入芝士的宇宙。
在成为芝士痴士之历程中,我吃过无数的产品,有些独特的甚至要跑到山中去寻。吃过没有牌子的西西里产的,不是芝士,而是芝士之中的那些肥虫,味道不错,但始终扮相和感觉不佳,试了算数。
每一个痴士都有自己喜欢的牌子,但像喝酒的人,最后还是回到单一纯麦芽威士忌;芝士的话,不是牛奶,而是羊奶。
如果你问我最喜欢的那一种,倒非是法国和意大利,而是葡萄牙。是一家家庭式的小厂生产,用自家养的一群名种小羊的奶。制作过程中加入紫色的小花,才能凝固。到那家厂参观时还不知道是什么花,后来发现是蒜头花,制成后形状像个圆形的扁罐头,外面坚固,吃时打开硬皮,香味喷出,用匙羮舀出中间软软液体状芝士来,名副其实的是水乳交融,毕生难忘。
善心大厨与狗仔粉
还等什么呢?出门吧!你目前的工作并非没有你不成的,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照顾的人,也不会因为你不在他们身边而马上死去。多看天下,多观察别人是怎么过这一生的。回来后,你会对别人更好,你会对自己更好。(蔡澜语录)
一直听说爱民邨有一位善心大厨,每天煮大锅粥,免费分赠各位父老,非常感动。
今早,特地亲自去看看。
爱民邨在何处?原来每天过海时经过,就在红磡隧道前面。这是一个建筑得较好的早期政府屋群,记得在邵氏公司工作时,有位当化妆师的同事也住在那里。
约了好友一家前往,他太太从前在爱民邨长大,当今也在附近买了房子,由她带路,我们停好车,决定步行到冬菇亭去。所谓冬菇亭,外地的人也许不熟悉,那是市政局盖的熟食中心,头上有瓦,但四处临风,样子像把大雨伞,亦似冬菇,故名之。
当今也用塑料布围了起来,可挡风雨。施赠粥水的那家叫“明利”,招牌旁边写着油器粥品,一大早就在那里炸油条。一大锅一大锅的粥,生滚着,菜牌是明火白粥六元,滑牛、状元及第、猪肚等十九元,最贵的是滑鸡粥,二十二块,还有叉烧、牛肉、虾米肠粉,各十二元,便宜得令人发笑。
一名伙计用大锅炒米粉,另一锅炒面,大力翻兜,这种功夫不是人人可以担任,米粉或面,每包十元。
问老板在吗?回答说去买菜未返。不见有人等着吃免费餐,时间尚早吧?先坐下来吃点东西,煎炸的我一向没有兴趣,看到餐牌上有南瓜肉丸粥,引起了食欲。粥上桌,尝了一口,味道实在不错,粥底煲得绝不偷工减料,加上南瓜的甜,味精无用。
又从旁边的点心档要了虾饺烧卖、排骨、鸡扎等等,再来两个大包给友人小儿子陈正朗享受,吃到一半,店主提一大堆菜回来了。
看样子,五十出头吧?身体健硕,天那么冷,只穿件单衣,前额的头发已有点儿稀疏,笑嘻嘻地前来打招呼,问贵姓,称李松兴是也。
“还是每天施粥吗?”我问。
李先生摇头:“不了,体力吃不消。现在已变成一个礼拜一次,到了星期天才做。”
“还是施粥吗?”
“今天在菜市场看到些新鲜的菜肉,换换口味,做狗仔粉。”他宣布。
狗仔粉?外省人听了一定是以为用狗肉做的,其实原意也是施赠,本来叫为“救济粉”,粤语音似,后来名字就变成了狗仔粉。
菜谱如次:粘米粉加热水,用手心窝搓成粉团,起在竹筲箕面或桌面,搓成两头尖的短条备用。
另一边厢,做汤,用的是便宜的食材,叫为下栏汤。以大量的鱼骨煮萝卜,虾米少许,猪肉冬菇丝下锅炒香,再下汤去熬。
花生也炒过压碎,和葱及盐回炒。芹菜冬菜切碎,汤煮浓加入狗仔粉,主要是汤必须浓到能挂在粉上,最后加芹菜,食前另加冬菜。
我们的李先生做法不同,他先在大锅中下猪腩的肥膏,加热后炸出油来,然后将带肉的猪油渣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