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66度(第5/6页)

邓邓说:“咱们也进砚台店看看吧。”

我说:“看了也买不起,人家老板会烦的。”

邓邓说:“咱们脸上又没有写着字,老板怎能知道咱们到底买还是不买?此地是中国名砚的产地,砚台店就好似博物馆,咱们不妨欣赏一下。”

邓邓人长得漂亮,衣着也考究,举手投足间有一股书卷气,看起来像是个买得起砚台的人。进得门,有个小伙计模样的人走过来,说:“小姐要买砚台啊?”

邓邓说:“先看看。你们的好砚台都在哪里啊?”

我在一旁暗笑,心想如果是个行家,还要问伙计什么是好砚台吗?

邓邓不笑,一本正经地看着小伙计,等着下文。雨渐渐大了,天色也晚了,进店来的客人不多。小伙计看邓邓仪态万方的样子,也乐得做个介绍。他先从砚台的石头产地说起,再说到这里出的砚台源远流长,曾送给过多少国家作为礼物……

我和邓邓似懂非懂,小伙计大方地批准我们可以摸摸名砚。战战兢兢地用手触了石面,果然如同婴孩的肌肤一样滑腻温凉。再看四周星罗棋布的砚台,不知将目光聚焦在哪一方上最好。几块硕大无朋的砚台,几乎有伞盖大小,不知要研磨多久,才能让清水变黑?

在店里徘徊了约半小时,受益匪浅。感谢诲人不倦的小伙子,让我们迅速从砚盲变得稍通常识。

邓邓倒背着手,巡视了一番后,对小伙计说:“把你们最好的砚台拿出来让我们看看。”

小伙计一时语塞,说:“好砚台都在这里了,您不是都看到了吗?”

邓邓说:“就这些啊?总还有些更好的吧?比如镇店之宝什么的,拿出来吧!”

小伙计非常为难地说:“能让你们看的,你们都看到了。”

我悄悄扯扯邓邓,说:“你这语气有点像女皇,逼着人家把最好的东西贡出来。你买得起吗?”

邓邓在暗影里悄声说:“买肯定是买不起,但买不起就不能看看吗?”

我们俩正说着悄悄话,一老者不知从何方突现,朗声说:“谁想看我的镇店之宝啊?”

老者一身青布裤褂,盘扣直锁到颌下,在夏天的夜晚,显得很严谨。墨汁一样清亮的双眸,打量着我们。

邓邓说:“您是老板吧?”

老者说:“我是。请问你们是什么人?”

邓邓说:“我们也是舞文弄墨的人。不过,我们舞的文字出自电脑,用的墨是喷墨打出来的,和传统有些隔阂了,今天到贵店补补课。”

老板笑着说:“我已经听了一会儿你们的谈话,看你们不像是当官、做生意的人,就让你们看看我的宝贝吧!”说完示意小伙计从隐秘处端出一个蓝印花布包裹。他郑重地一层层打开蓝印花布,闹得我们也紧张起来,屏着气,好像那里面睡着一个活物。

打开最后一层蓝印花布,露出一个雪亮的盒子。说它是雪亮的,是因为在第一时间我们都被盒子本身反射的光芒耀花了眼,一时分辨不出它的具体色泽。待眼睛慢慢习惯了这种光芒,才看出那盒子是木质的,漆着赭色的漆。

打开木匣,一方漆黑的砚台露出来,黑得好像藏北的夜。砚台上有一片狭长的金晕,被艺术家勾勒成了奋笔疾书的王羲之。砚身上密集的金星,被艺术家勾勒成了《兰亭序》的全文,还有曲水流觞的荡漾波纹……

这真是一方奇砚,把石材的天然肌理和悠长的历史天衣无缝地凿在了一起,让人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老者说:“金晕金星,其实就是硫化物的颗粒,它们入到墨里,墨就含了硫,用这种墨汁书写的字迹、画下的山水,千年不蛀。”

我想:“如今多少文字稍纵即逝,谁还曾想过流传千年?”

老者说:“这方砚台,集中了四位艺术家的毕生智慧。”

我们问:“哪四位呢?”

老者说:“先要有一位设计家,他面对着一块石材昼夜苦思冥想,石头都是有形状的,石头都是有色彩的,一定有一个最佳的设计藏在这方不言不语的石材之中,设计家的任务就是把它找出来。一旦找出来了,你就觉得事情太简单了,它原本就存在那里,只是在等待。好的设计有了,然后要有一位好的雕刻家。他要把设计变成立体的图案,这个过程要千百倍地小心,因为不能出差错。刀偏了,石材就毁了,雕刻大师噤若寒蝉,如履薄冰。好马还要配好鞍,好砚要有一个好匣子。买椟还珠固然是不对的,但也说明那个盒子实在巧夺天工。木匠要找到最好的红木,然后用最古老的工艺将它打磨成砚台的衣裳。这一步完成之后,还要请漆匠来油。这个匣子用的是传统的大漆,漆艺是从商代流传下来的。大漆来自漆树的汁液,也叫中国漆或是金漆。我们用的这种漆,一棵漆树一年只能产一两。大漆很难干,要漆很多层,大师就慢慢地漆慢慢地等,干了一层再漆一层,一共40多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