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2/11页)

说到怪异,我首先想起来的是女性的乳房。并不是单纯要说乳房的形状和功能,也不是要贬低哺育我们肉体成长、功不可没的乳房。

我所担心的是,乳房形状和功能的骤变。对此,与其说是新一代人,莫如说只是十年左右的时间,就发生了完全彻底的变化。

要让人理解这一点,翻看战后女性乳房育人的经历,就一目了然。

首先,在当今社会,很少听说妈妈生下婴儿凭母乳哺育成长,而大多是依靠人工合成营养素喂养。

人工合成营养素再好也比不过母乳,母亲们也深知这一点,但好像仍坚持人工合成营养素喂养,理由是母乳一点也不分泌。

这到底是怎样的情况呢?

二战结束时,我上小学五年级,听说过有人由于营养失调而丧失母乳的情况,但为数不多。我曾单纯地认为没有奶水的原因是食物不好,现在看来是误解。

为什么这么说呢,日本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城市里粮食丰富,人们不会陷入饥饿或营养失调。虽说食物速成、食品公害有碍健康,哺乳的母亲需充分地摄取营养,但可以逐步地予以改良。

当今与战后不久的大街上,与充满脸色苍白的营养失调者的时代相比较,物质丰富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这样,过去那个艰难的时代,很少有不分泌母乳的人。即使有,这些人也会向他人讨要人乳,以哺育自己的下一代。战后那几年,就连粮食和食品最欠缺的荒年,母亲们也是拼命地生产母乳而哺育孩子。

可是,到底在哪个环节,怎么出的问题呢?在这物质极其丰富的时代,没有奶水的母亲比比皆是,那就搞不懂了。

可能是好吃的东西太多的缘故,现在的营养品形形色色,种类繁多,人工合成与速成的营养所占的比重很大。让人觉得即使奶牛从这世上灭绝,合成的牛奶很快就会问世。

在物质丰富的时代,母亲反而没有乳汁了,其原因应该如何查找呢?

与往常那样,鄙人以一半学问、一半空想的思维方式独断(专断)地看,大致如下。

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乳房的废用性萎缩,第二是产妇的自我保护使然。

废用性萎缩是医学用语,有点难懂,意思是说,该用不用的东西,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渐渐地萎缩。

比方说腿部骨折,被缠上石膏绷带不能行走,腿部的肌肉功能会退化,会渐渐变得瘦削。胳膊也是如此,久不劳动,肌肉疙瘩就会消逝并变软。

如有人反驳说“我什么都不干,却会胖起来”,这是因为脂肪部分增加了,实际上肌肉变细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人的身体器官就是这样,如果不用就会退化而失去作用。

伴随着战后的经济成长,母亲的奶水没有了。这无疑由牛奶上市、人工营养普及而催生。因为产妇自身没有奶水,也能胜任母亲的职责。究竟是人工营养丰富而导致没有母乳了呢,还是因为没有母乳而促使人工营养发达了呢?这多少有点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总之,因为人工营养,乳房开始变得怠惰和失能,好像是很确凿的。久而久之,乳房不再分泌乳汁。

它和产妇出于自我保护,希望人工合成营养素喂养的愿望或称之为时尚,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清楚何时开始出现“人乳哺育期越长,人相应越老”的说法,处于哺乳期的女性好像很在乎这一点,还说长期哺乳,乳房的形状会改变,变得柔软而下垂。

这从学术上讲,或许有道理,长期的哺乳应当对女性的姿色没有好的作用。

已婚妇女伴随着经济的成长,从繁忙的家务中解放出来,开始利用和欣赏余暇。她们认为间歇性喂奶占用时间过多,影响到自己的业余生活。觉得有人工营养,没有必要亲身哺乳,导致自己早早地变老,将柔美的身体曲线破坏掉。

于是婴儿刚出生时,只是从形式上喂喂奶,马上就停止,使新生的婴儿刚刚吸吮到母亲的乳头没几天,就被换成了橡胶的奶嘴儿。

年轻的母亲,竭力保持和姑娘时代没有多大变化的乳房形状。不过,这丰满硕大的乳房,只能观其形,不能利其用,对于产乳这一本来的功能,根本没有开发。就如同不干活而肥胖的人一样,似乎也有装门面的繁荣。

希望我们的容貌和体形这样……如果事实上果真如愿,那该多么令人高兴啊。假如真的这样,世上就没有丑女人和体形不好的人了。我们首先应当想得开:容貌和体形是天生的,无论怎么努力,都不会得到改善。

可是,这世上就有人在现实中将它变为可能,按照自己心里所希望的那样,使身体随之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