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年轻,依然美好(第17/37页)

有一段故事,想必你也听说过,是说作家铁凝年轻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去拜会冰心老人,冰心就问她:“你有男朋友了吗?”铁凝说:“还没找到。”九十岁的冰心就对她说:“你不要找,你要等。”结果,这一等,铁凝就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才和华生结婚。当时,我和朋友一起聊起这个事的时候,大家都开玩笑地说冰心这句话把铁凝给毒害惨了。我也觉得是这样。但后来再仔细一琢磨,老人家的话,说得其实也是没有错的。

爱情只能等,可以找的,其实是婚姻。你可以去相亲三十次、四十次,但是如果命中注定你爱的人在第38号出现,那么你的37号相亲对象都绝对不可能是他。如果注定你在三十岁的时候遇到那场爱情,那么差一天你都遇不到他,有的人先结婚后恋爱,有的人一次初恋就一辈子在一起,有的人寻寻觅觅经历多少男人或者女人,最终也是心里空荡荡地一无所得。所以,爱情的确是不要找,只能等。但是婚姻就不同了,婚姻是一种契约关系,家庭是一个经济共同体,需要的是一个一起过日子的伴儿,这个伴儿当然可以用很多标准来衡量,有标准的人和事都是可以找的。虽然也有难度,但是标准毕竟是可以上下浮动的东西,不像感情,不来电就是不来电,死等不来也是没办法。不像婚姻,撒开了欢儿去找,早晚还是找得到的。找不到,还可以检查一下是不是自己标准定高了,可以调整一下,将就一下,相对还是好处理的。当然了,有的姑娘认死理儿,说我定的这个标准怎么就那么不好找呢?嗯,谈判还得互相让步呢,贸易大战还要相互妥协呢,你非一口咬死一个标准,那真的是你的问题,那就不要怪命不好,怪只怪自己求全责备,眼光太高吧。我身边也有些朋友就是和老公从相亲开始,到最后有了一种过命的交情。虽然没什么激情,但平平淡淡、相依为命的日子也过得还是不错的。至于遗憾嘛,人生本来就是怎么选择都会有遗憾的。

所以说,你看,其实归根结底,重要的还是要看你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像我,是一个更相信感情的人,就会始终坚信自己应该跟相爱的人结婚,心甘情愿地等,没有也没关系。而有些人,譬如你,是属于偏重于实用主义的人,谈结婚的对象讲究的是一个条件般配。这两者其实是很不同的,前者才应该叫做谈恋爱,后者其实是在谈婚论嫁。感情是艺术,婚姻是契约,我一直觉得,这是两个完全不同层面的事。只不过,很多人分不清,常常把它们混在一起谈而已。

有趣的是,这两种人通常总是喜欢互相批评、互相纠正。看爱情攻略,常常会看到实用主义者说性情主义者傻、不聪明、任性;性情主义者说实用主义者现实、势利、太工于心计。实际上,我倒是一直觉得,每个人按照自己的个性各取所需就好,在这两者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绝对的对错,也没有某一种比另外一种更高明,正确的说法是,你自己满足了自己的要求就好。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你得知道你自己首先要满足的是什么,如果你过于偏重其中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有可能就需要有所放弃。虽然每个人都希望鱼与熊掌兼得,但那的确要靠太大的造化,这和你努力不努力并没有关系,你一定要两者都有,就只能等老天给,至于老天给不给,那就真的不好说了。

所以,你的问题,正在于此,以实用主义为前提要求爱情,这本来就是个悖论,因为爱情本来就是要不分贫富贵贱都能爱那个人的一种感情,那才叫真正的爱情。钱、房子、工作,在这个变化多端的大时代里,有什么东西是不会变的?一段婚姻,假如双方不是因为互相奋不顾身地爱着对方才走到一起的,那么,在这条漫漫长路中,如果婚姻真的有可能有什么保证的话,其实就只有最简单的两条:第一,自己做一个好人;第二,嫁一个好人。因为如果没有爱情,那么在你病魔缠身的那一天,还能对你不离不弃的,一定是那个重情重义的男人;面对外界年轻女孩的诱惑,能够坚守婚姻契约的,一定是那个讲信义的男人;在你父母需要你帮助的时候,能够陪你鞍前马后伺候的,一定是那个孝顺尊敬老人的男人;事业不成功,也会努力振作赚钱养家的,也一定是那个有责任心的男人。你真要实用主义的话,没有什么比人品好、性格好更实用的,那是一个人骨子里的东西,比什么都重要。我一直相信,一个男人如果人品好,勤劳肯干,不是笨蛋,运气不是差得没谱,他的日子是差不到哪里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