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女生心中都有一个纹身少年/ 张躲躲(第7/8页)

“神马?!”M君顿时就疯了。还能更狠一点儿吗,这是要赶尽杀绝的节奏啊。M君拿出浑身本领跟亲爹抵赖,说什么南方季节潮湿恐怕爸妈适应不了啊,什么生意做得好好的不要半途而废啊,什么四年之后我还是要回东北的不想长期定居南方啊,等等。她下定决心要把爸妈留在老家。可是M爸爸说了:“这些都不用你操心,你只要好好上学听话!”

就这样,M君心不甘情不愿地去了南方读书。

比较安慰的是,高三毕业的那个夏天能够经常跟伙伴男见面。那个时候他已经在本地的一家网吧上班了,做网管,而且跟老板的关系很好。网吧是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般一发不可收拾,伙伴男的收入还不错,比那些一门心思想进没落的大国企或者只能做点儿小买卖的同龄人来说,简直有点儿“高大上”的感觉。M君学会上网,基本都是在他那家网吧开始的。低头在网上聊几句,抬头看看他就在不远处的收银台那里玩游戏,她觉得人生的幸福莫过于此,还追求什么呢。

但是伙伴男已经比从前理智多了。他会拍着她的脑袋说:“傻姑娘,你都是大学生啦,马上要去大城市见大世面啦,会有更好的生活等着你,会有更好的人爱你。”

M君并没有去认真分析他脸上与年龄不相符的沧桑和忧伤,只是眼睛盯着电脑显示器上的网页一边傻笑一边说:“呸,胡说八道!”

细细回想起来,M君似乎真的没有跟伙伴男告别过,更不曾谈过“分手”这种事。离开家去上大学那天,M君的爸妈都和她一起去了,送行的亲友中没有伙伴男。M君死磨硬泡要给伙伴男打个电话,爸爸就是不同意,最终还是妈妈心软,帮她创造了一个机会跟伙伴男道了声“再见”。她给他工作的网吧打电话,说我走了,你要想我,我会经常上网的,也会常给你写信打电话。他在电话那头说:“好,乖乖的,好好读书,交男朋友的话别光看长相,要找个对你好的,照顾你的。”M君骂:“呸,你不能偷着跟别人好,要不等我回来收拾你!”伙伴男嗓子有点儿哑,说:“好,都听你的。”

这一走,就是三年。M君的爸爸妈妈真的跟着她去了南方,刚巧她爸爸有个朋友在那边儿搞运输,拉她爸爸入伙,是个挣钱的好机会,一家子就在那边扎了根儿。M君就像临别时说的,经常上网,经常写邮件,经常打电话给伙伴男。他总是老样子,叮嘱她要乖,要好好学习,要找个靠谱的男朋友。

后来M君回忆说:“也许那次从北京回来之后,他就已经在心里跟我划清了界限。他对我好,总是让着我守着我,不让我着急生气受委屈,所以很多事从来不对我说。但是他心里知道,我们是不可能走在一起的。怪我自己后知后觉,又傻又天真,还以为凭着一腔年少热血能够战胜世间一切阻碍。长大了才知道,年少的爱情太过势单力薄,时间的洪荒面前,我们什么都左右不了。”

小女孩M君确实如伙伴男所说,乖乖的,好好读书,慢慢长大,也有了新的男朋友——是正儿八经谈恋爱的那种。各种亲密,也各种争吵。M君的爸爸不再阻拦,觉得那个小伙子斯斯文文的虽然有点儿娘炮不过还算老实。每次吵架之后,M君都在Q上跟伙伴男发牢骚,打字嫌太慢就用语音。伙伴男的变化不大——小城市的人生活变化都不会太大。他依旧在网吧上班,依旧理很短的平头,依旧穿白衬衣,依旧抽很多烟。嗓子比以前更哑,说话的时候声音闷闷的,透着股狠劲儿,可是那股狠劲儿到了她面前总是自动转化为柔软。每次她抱怨够了,被他逗笑了,他总是松一口气,说:“这么点儿小事儿犯得上哭鼻子吗?不好就甩了他!”M君不满足,追问他有没有女朋友,他总是含糊其辞说:“有啊,太多了,数不过来。”

读书读到研究生二年级,M君那个斯文秀气的男友劈腿,跟她一个闺蜜好了。分手时他数落了M君一大堆不是,大致内容如下:“真受不了你那种大小姐脾气,也不知从哪儿来的!怎么说翻脸就翻脸?一不高兴就给我脸色看?就算你爸是黑社会,也别想在我面前抖威风!现在可是新社会,混混子早晚得翻船!”

依照M君的脾气,她真想抡圆了胳膊抽他俩大嘴巴,或是把这番话告诉爸爸,让他领教一下“混混”的能耐。她甚至想到给伙伴男打电话,让他过来帮她教训他。可她都放弃了,最终只是给了他一声冷笑:“真他妈么没劲,又酸又臭,我怎么鬼迷心窍看上你了呢?”

他们恋爱最甜蜜的时候,有一年冬天,M君和男友以及爸爸妈妈回了一趟东北。M君原本打算带着男友去见伙伴男的,但是他没见。M君还逗他:“你是不是不敢见我男友呀?嫉妒吧?”伙伴男就说:“当然呀,嫉妒得不行不行的。我再大度也见不得自己喜欢的姑娘挽着别人胳膊亲热呀!”M君被他逗得哈哈大笑。笑过之后伙伴男说:“我是真有事儿,爸爸住院呢,我走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