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十一日(第2/2页)

|美苏达成《削减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条约》|

1991年美苏达成《削减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条约》,这个条约贯穿了整个冷战时代。大家知道,冷战是有史以来两个全世界最强大的军事集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的对峙。这种军事对峙还不如真正的战争,战争打完了就能分出胜负,咱们就能和平建设。军事对峙期间干什么?那就是军备竞赛,为了打赢对方,要不停地研制和生产新的武器,你研制新的武器,我也研制;你生产新的武器,我生产得比你还多。最后美苏手里都各自拥有上万个核弹头,毁灭一个国家有几百个核弹头就够了,这么多的核武器,双方都能毁灭世界两三次。所以最终都到了这个地步,大家说再这么弄下去,两边的人民都别生活了,就全成军备竞赛了。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苏就决定咱们坐下来谈谈吧。尤其是在1962

年古巴危机的时候,双方正面较量过一次,全面核大战处于一触即发的高危状态。但是,美苏双方谁也不敢率先按下手中那个核按钮,发动核战争。后来两边一想,反正我们也不敢按这个按钮,你也不敢,我也不敢,那咱还花那么多钱,生产那么多核武器干吗?有现在这些就够了,咱还不如省点儿钱干点儿别的,那咱们来商量商量吧。所以古巴危机之后,从1963年开始,美苏就开始了漫长的谈判。首先是在1968年签订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然后经过艰难的谈判,又在1972年签订了《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以及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临时协定,将美苏双方拥有的进攻性洲际导弹数量冻结在现有水平上。大家知道,反弹道导弹是一种强大的防空导弹,那个东西成本高极了,比打飞机的导弹贵多了,美苏两边到后来都负担不起,于是双方就先签了一个反弹道导弹条约,限制反弹道导弹的生产。

后来两边又开始商量这个中程导弹,美苏双方除了拥有射程达一万多公里的远程导弹外,还在欧洲部署了大量中程导弹,美国的叫潘兴,苏联的叫SS-22,又花了很多钱。后来双方觉得有远程导弹就行了,我从本土也能打你,我干吗还花钱在这儿弄这个中程导弹。于是又经过漫长的谈判,双方在1987

年时达成了一个协议,把中程导弹也销毁了,销毁中程战略核导弹是削减核武器的重要一步。

最后美苏越来越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咱俩共管吧,原来叫你死我活,要不你来当大哥,要不我来当大哥。苏联的战略于是就从我要打败你自己当大哥,变成了企图和美国共同管理这个世界,我管我这摊、你管你这摊就完了。双方又开始谈,谈到最后,在1991年7月31日签署了协议。其实这协议签了已经没用了,大家知道1991年就是苏联解体那一年,那年冬天苏联就解体了,苏联解体以后等于这个条约也没什么用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核武器,俄罗斯后来的国力跟美国已经不能比了,最后冷战结束变成了只有美国一个大哥。苏联大批的战略核武器也用不着削减,因为实在没钱维护,所有的战略核潜艇全都生了锈放在那儿,苏联的战略轰炸机有的在乌克兰,有的在哈萨克斯坦,苏联解体以后也不用跟美国再搞什么条约、协议,自己已经不行了。后来,美国还很高兴地出钱帮俄罗斯把在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的核武器都销毁了。

今天这个世界核武器发展的大方向,已经不是两强在对峙、威慑,重点变成了那些刚刚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和想要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像朝鲜、伊朗等,防止核武器扩散变成了当今世界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