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七日(第2/3页)
本来他应该受处分,但也没人处分他,结果他就更来劲,经常在海上飙他那艘军舰。有一次他撞到别的驱逐舰上,还撞过两次水雷,按说应该被撤职,接受军法审判,结果他不但没有事儿,还升了官,最后一直升到指挥整个英国对法国、挪威海岸袭扰等战斗的总指挥官。前面我们讲的迪耶普登陆战就是由他指挥的,在这次登陆战中加拿大军队被全歼,当然蒙巴顿在指挥中有各种各样的失误,但是丘吉尔始终罩着他,丘吉尔最后居然把他指挥的这场完全失败的登陆战,说成是“经验的宝藏”。这话就看你怎么说,你说他失败,军法审判也可以,你说不是失败,说这场战争为后来的诺曼底登陆积累了很多经验,那他还立了功了。
这个时候蒙巴顿还只是少将,紧接着就是各大盟国在东南亚和日本打得不可开交,盟军需要一个东南亚战区的总司令。当时英国列出十个候选人,包括地中海的英雄坎宁安上将、中东的总司令韦维尔上将等,都是一批英国上将,根本就没有蒙巴顿,结果这些上将全都被丘吉尔以各种理由否定。英国国王当时是在旁边看着,他跟丘吉尔的关系特别好,到了任命东南亚战区总司令的时候,有那么多的上将,任命谁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因为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派系。最后丘吉尔想了一个主意,任命蒙巴顿,因为他没有自己的派系,任命他好像大家都没有意见,于是排到前十名的上将都没有被任命,最后却任命了这个完全不合格的蒙巴顿。于是蒙巴顿直接火箭般地当上了东南亚盟军的总司令,他当时才四十岁,六十岁的史迪威,还有一大堆五六十岁老将归他指挥。
蒙巴顿到了东南亚战区以后,也没人爱听他的,他自己又特别好大喜功,他在东南亚做过的最厚颜无耻的事情就是在英帕尔战役中干的。英帕尔战役是英军在印度边境和日军打过的最大的一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场战役。在英帕尔战役期间,整个前敌的总指挥是英国的另一位著名将领斯利姆,斯利姆将军在前线指挥,可以说是大破日军。蒙巴顿不要脸到什么程度呢?凡是斯利姆将军下过的命令,他都重新再下一遍,这些命令就是从东南亚盟军总司令部下来的,跟斯利姆的命令一模一样。其实这对战斗根本就没有用,但是蒙巴顿知道这个东西能记录在他的档案里。最后他的档案中记录的这些命令都是他下的,而且都很正确,天下竟然有这么不要脸的人,这么去山寨别人。最后他的参谋长实在看不下去了。大家知道英国军队的指挥官大部分都是贵族,贵族都非常有荣誉感。蒙巴顿的参谋长严厉地批评了他,说:“蒙巴顿你大贵族出身,怎么能干这种事情?斯利姆将军指挥的战役,你竟然都记录在你的档案里。”最后他也实在不好意思,还认了错、道了歉,说:“我这个总司令就是个摆设,你们打吧,反正我也不懂。”于是他自己就跑到斯里兰卡度假去了。所以英帕尔战役的后半截,他就在斯里兰卡度假,前线都是斯利姆将军在打。后来斯利姆将军指挥的英军以及史迪威将军指挥的中国驻印军反攻成功,驻印军打通了滇湎公路,打回到中国,获得了大胜利。
但蒙巴顿自己策划的事儿就没有一件能成功的,这人就是一个妄人,经常胡思乱想,整个英国指挥阶层的所有军官都知道这个人就是神经病。在英美魁北克会议上,英美两军的所有参谋长一起联席讨论怎么打仗,两国的领袖也都出席了会议。就在这种时候,蒙巴顿拼命地想让英美两国领袖相信冰可以造航母,他说:“我用冰就可以造出航母,我可以造出无数艘航母,冰制的航母可以在海上开,在航母上飞机也可以起飞。”这简直是胡闹,航母上要用那么多的油、弹药等的东西,火药往冰上一放冰就全化了。可蒙巴顿不这么认为,他就坚定地认为冰能够造出航母来。
蒙巴顿最后还捡了个大便宜,那么多的将领拼命打赢了东南亚战区,整个东南亚的日军在新加坡向盟军投降,是他作为盟军总司令,在新加坡接受了日军总司令的投降,光荣极了。因为这次战争的胜利,他从原来的勋爵,被晋升为伯爵。国王也特别高兴。国王说:“你看,我们家的孩子完全是因为战功、因为仗打得好而晋升了伯爵。”所以蒙巴顿以前是勋爵,后来被晋升为伯爵,但也有人说“蒙巴顿公爵”。其实这“蒙巴顿公爵”说得并不是我们这儿讲的这个蒙巴顿,蒙巴顿的家族很大,这个“蒙巴顿公爵”说的是他外甥。他的外甥娶了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那当然就是公爵了。他叫爱丁堡公爵,当然也姓蒙巴顿,所以这个“蒙巴顿公爵”说的是他外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