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庞氏骗局第三位——艾伦•斯坦福(第6/7页)
其实,这些投资回报率纯属虚构,倒推从未进行过的投资。斯坦福和他的员工只是找到有优异表现的基金,往后推算,算出如果实际进行投资,他们可能赚取的收益率。
斯坦福等人将这些虚构的回报登在“投资企划书”上,投资顾问再利用“投资企划书”,卖出其他斯坦福产品。斯坦福配置策略,是一个共同基金打包的项目,旨在将这些伪造的投资回报推向市场。这些数据显示,斯坦福一直以平均13%,遥遥领先于标普500指数。给投资顾问丰厚的回报,还有夸大的业绩数据,让斯坦福得以扩大旗下的资产,2008年,这些资产的增长接近10亿美元。
更奇怪的是,斯坦福成功在两年内,实现同样的回报率,即15.71%,这在统计学上几乎不可能,因为投资组合里应该有多元化的股权结构。这了不起的回报还经受住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考验。当时,标普损失39%,道琼斯斯托克欧洲指数下跌41%,但斯坦福却成功将亏损控制在1.3%。
投资顾问质疑回报率,斯坦福集团公司与斯坦福资本管理就聘请外部分析师,审核斯坦福配置策略的基金业绩。专家发现,回报率持续夸大,说这是由于“计算错误”。尽管得出这些结论,斯坦福资本管理仍继续宣传伪造的回报率。
如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认真地审核斯坦福的运营情况,不再信赖安提瓜岛的监管者金,在2003年做出的保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再也不能无视,潜在投资者递交的无数份申诉报告,分析师一直试图复制斯坦福的业绩数据。
尽管受到来自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压力,斯坦福还是告诉忧心的投资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调查只是常规检查。他还跟一位投资者说,不能因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冻结了两个月的账户”,就认为无法赎回投资资金。
审计师在哪?
如果不是审核斯坦福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师与斯坦福同流合污,或刻意视而不见,斯坦福也不可能诈骗成功。审计师是C·A·S·休利特,位于安提瓜岛,圣约翰市,圣约翰街,休利特大楼。
和许多庞氏骗局一样,受聘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一家不起眼的公司。C·A·S·休利特只有一位执业会计,早已上了年纪。查尔斯沃思·休利特,绰号是“谢利”,1936年出生。
这位七旬老人一定相当有才华,因为过去十年,休利特帮斯坦福的公司审核财务报表并签字,为此收入460万美元。
虽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给休利特打了几个电话,但还是无法联系上这位捉摸不透的“谢利”。真的有这个人吗?尽管没有证据表明此人不存在,但就提供公共会计服务的人来说,他好像特别难找。
的确,对一家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进行全面的审计,通常就能让一小队会计师忙得够呛。谢利·休利特一定忙得喘不过气,忙得没空回电话。
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有消息称,2009年1月1日,休利特突然去世。细节寥寥无几,因为既没有葬礼通知,又没有其他详情。他去世的日期也是个惊人的巧合,因为12月31日他才帮斯坦福做了年终审计。
英国《卫报》比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幸运。休利特去世后不久,《卫报》给他的办公室打电话,接电话的人说不出,谁会接管审计一职。显然,尽管佣金极其丰厚,休利特也没有其他会计师,可以胜任这些任务。
斯坦福对于审计师的选择,也许是最明显的警示信号。以前,在蒙特塞拉特岛,斯坦福就玩过这种伎俩,但并不是很奏效。
审计师通过标准测试,验证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确保这些报告的准备工作,符合普遍接受的会计原则。年审的其中一个内容,是每位审计师独立验证账户余额,检验交易的真实性,进行采样控制,再给出意见,说明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斯坦福的公司称,公司管理资产500亿美元,在131个国家有3万名客户,但在年审时,却雇了一家当地不起眼的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只有约12名员工。这么家小小的公司,怎么可能充分地审核斯坦福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30家公司呢?
斯坦福的银行倒闭前,到处都是预警信号。一位求职者举报说,高管人员的工作经验少得可怜,令他震惊不已。管理层好像专挑知识不足的人,这样他们就完全不知道公司耍的金融诡计。也许,他们明白这是个骗局,但知道自己缺少资历,在合法银行,不可能晋升高位。当然,他们当中许多人参与了诈骗,后来在法庭上被判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