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庞氏骗局第二位——MMM公司(第2/3页)

国有资产私有化,自由企业发展壮大。这就需要资本市场与融资,才能促进业务增长与投资。不幸的是,这些市场扩展速度太快,而为确保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必要的监管体制却来不及跟上。对于普通的俄罗斯民众,这也是一个新的领域,因为他们从没有炒过股,连私人支票也没用过,这些东西在自由市场经济中,都被视为理所当然。

俄罗斯没有证券监管机构,新设立的证券与金融市场部没有多少实权。保护性的法律、法规、判例,都没有到位。正是这种真空空间滋生了MMM公司与其它金融阴谋。没有金融监管机构制衡,推手们多半随意制定规则。加上由于不适应资本主义,整个社会对金融普遍天真,就成了庞氏骗局的沃土。

马夫罗季利用市场缺少监管。恶性通货膨胀正在稀释俄罗斯人的存款价值,相比之下,MMM公司承诺的回报率那么神奇,则诱人得多。投资允诺的回报,可以跑赢通胀,人们自然对它趋之若鹜。

MMM公司这个名字取自谢尔盖·马夫罗季(SergeiMavrodi),他的兄弟瓦切萨利·马夫罗季(VyachesalvMavrodi),还有奥尔加·梅林科瓦(OlgaMelnikova),三人姓氏中的第一个字母。1989年,他们三个创立了基金公司,但直到1994年,这家基金公司才成了庞氏骗局。

MMM公司主要的业务是进口电脑与办公设备。但是,到了1994年,MMM公司发现,难以为融资业务取得信贷。由于无法得到传统银行的贷款,MMM公司转向私人投资者,通过承诺投资者丰厚的回报,获取所需的资金。

MMM公司似乎迅速成功。将投资者的基金作为资金,股价指数级暴涨。没人质疑过,计算股价的人,也是那个从股价上涨中收益最多的人。没有独立的证券交易所对股票进行估价。股价也并非由第三方报盘,未经任何监管机构验证。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和出价等交易信息都不存在。相反,估价由MMM公司计算得出。投资者高兴,不去质疑千点回报率。

一夜暴富

1994年2月,MMM公司宣布,股息高达1000%,并开始大范围的广告宣传活动,主要讲戈鲁博夫和他一夜暴富的故事。对于大多数的俄罗斯人来说,广告里的这个人好像有点头脑简单,不谙世故。如果戈鲁博夫可以发财,那任何人都可以。

俄罗斯的普罗大众陷在经济转型之中,马夫罗季趁机利用他们的想法与梦想。大多数人看到生活水平下降,而少数社会关系牢靠的人,却成了亿万富翁。MMM公司的广告充斥着电波,除了戈鲁博夫,还演了其他人。年青一代将自己等同于那对领取回报的新婚夫妇,而更为保守、年龄偏大的人群则被广告里的一位老年人所吸引。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与日剧增,对银行与货币体系的信心则每况愈下。MMM公司好像是一切问题的出路。

接下来的几个月,过亿的钱流进MMM公司,大部分是现金。给出现金后,参与投资的人会受到一张纸质凭证,上面印有马夫罗季的头像。

MMM公司每天收到超过1亿卢布的现金,多得根本数不过来。MMM公司的职员只好用体积来估计收到多少钱,比如“一屋子”、“两屋子”。

不论回报大得如何让人难以置信,一切都不会持久。1994年7月,政府因逃税关停MMM公司。

不久,MMM公司的业务戛然而止,没有人确切地知道,欠下投资者多少钱。据推测,可能在百万与数十亿之间,但由于大部分买卖是现金交易,难以进行追踪或重现交易过程。许多投资者倾家荡产,诈骗案至少造成50起自杀事件。用马夫罗季自己的话来说,他从1500万投资者身上,拿走了100亿美元。而MMM公司则倒闭了。

政府最后搜查马夫罗季的公寓时,没有找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除了他收藏的蝴蝶,与其他俄罗斯人没有什么不同。所有钱都去哪了?他要么把钱偷偷带出国门,要么是政府没找到。十分有趣的一点是,马夫罗季许诺,抛售所持有的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的股份,价值150万美元,将收益捐给MMM公司不幸的投资者。

马夫罗季刚受到起诉,就立即决定参选,因为选举官员可以免遭诉讼。他其中一项政治宣言,是将损失的责任推到政府身上。还许诺为大莫斯科升级市政建设出资1000万美元。大多数选民是MMM公司不幸的投资者,相信这些观点。

1995年,马夫罗季在俄罗斯国家杜马中,赢得一个席位。他的豁免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政府很快就取消了他的豁免权。为了躲避诉讼,再次尝试,企图竞选总统,但政府认为,他的提名签名支持并不符合要求,于是取消竞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