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王宝儿发财(上)(第9/9页)

俗话说“一行人吃一行饭”,王宝儿天生会做生意,水铺虽是小买卖,但是只要有心,也能比别人赚得多。他以前讨过饭,知道见了有钱的大爷大奶奶只装可怜不成,还得多说吉祥话。他编了几段词儿,又雇了一帮小要饭的,教他们学会了,早上提着铜壶挨家挨户送开水,铜壶擦得锃明瓦亮,上贴红字条,字条写福字,未曾进门先吆喝一声:“给您府上送福水!”进了大门再唱喜歌:“一进门来福气冲,天增岁月人减容,金花银树门前开,屋里还有位老寿星!”这个词儿谁不愿意听?赶上主家一高兴,不仅给足了水钱,额外还得赏几个。王宝儿给这帮小要饭的按天结账,谁讨的赏钱归谁,他一个大子儿不要。买水的主顾全挑大拇指,称赞王宝儿做买卖仁义,还懂得可怜穷人。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愿意给行善的捧场,水铺门口的钱笸箩天天满。家里头稍微有点儿钱、想摆个谱儿的,都愿意在王宝儿的水铺定开水,就为了一早听那几句吉祥话儿。您别看王宝儿没念过书,要饭时却没少听,他记性甚好,又爱琢磨,肚子里的词儿可不少,常换常新,一段比一段吉祥。而且街坊四邻之间还相互攀比,对门的叫人送开水,有人给唱喜歌儿,自己家出去打水多没面子?你要我也要,给他唱一段赏一个大子儿,给我唱一段赏两个子儿。就这么着,王宝儿一点点地攒钱,堆石成山、积沙成塔,接连盘下了周边的几家水铺,当成他的分号。又过了这么三五年,天津城中的大小水铺都姓了王。王宝儿从一个捡秫秸秆儿的穷孩子,当上了四十八家水铺的东家,百十来号伙计全归他一个人管。长年给水铺挑水、送秫秸秆儿的这些穷人,谁见了他也得毕恭毕敬、客客气气,这是衣食父母,灶王爷不供也得供着他。不过您可听明白了,此时的王宝儿还够不上发大财。水铺这一行干到头儿也就是个小买卖,本小利薄,即使连号众多,仍比不了粮行、米铺、布庄这些大生意。再加上王宝儿心善,凡是给他干活儿的,无论挑河的苦大力,还是送开水的小叫花子,总是多给钱,宁亏自己不亏旁人。三两年间把生意做到这个地步,不仅凭命中的富贵、做生意的脑筋,还有一条就是王宝儿能吃苦,忙起来顾不上吃顾不上喝,累了就在水铺中凑合一宿,没有半点儿东家的架子。

手底下的伙计多次劝他,好歹也是大东家了,怎么说不得置办个房子安个家,成天住在铺子里可不是长久之计,买不了深宅大院,来两三间瓦房总是应该。王宝儿一想也对,是不能在水铺住一辈子,该找个窝儿了,便四下打听有没有合适的房子。挑来选去、选去挑来,也不知哪路鬼摸了他的头,竟买了北门里的一座凶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