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我们到底有没有空军(第3/3页)
就在第三次发动的时候,密集的炸弹落在了他的座机周围,高志航连同14架飞机,淹没在一片火海中。
殉国时,高志航的双手还紧紧握着飞机的操纵杆,时年30岁。
5
悲壮殉国的,不仅仅是高志航。
当时,包括高志航在内,中国空军有“四大天王”。
乐以琴,曾被称作“空中赵子龙”,一人击落过8架日机。在南京保卫战中,与战友董明德驾驶仅存的两架飞机升空迎战数十架日机,飞机被击中后,跳伞落地身亡。时年23岁。
李桂丹,“八一四空战”中击落第二架日机的王牌飞行员。1938年武汉保卫战中,以寡敌众,在击落3架敌机后,在空中被日机击中油箱,机毁人亡。时年24岁。
刘粹刚,一人击落过敌机11架。南京保卫战中,日机欺负中国空军已无力量,在南京上空做特技表演,刘粹刚单独驾驶飞机升空,在数万南京市民眼前击落日机一架。1937年10月,在支援山西战场夜航时,为了保全珍贵的飞机而不肯跳伞,最终飞机撞上高平县魁星楼,机毁人亡,时年24岁。
除了这些英雄,还有一批名字值得铭记。
沈崇诲,在1937年8月19日的淞沪空战中,飞机冒烟起火,与同机的陈锡纯决定放弃跳伞,驾机撞击日军旗舰“出云号”,最终失败,坠机入海殉国。沈崇诲时年26岁,陈锡纯时年22岁。
陈怀民,在1938年武汉“四二九空战”中,飞机中弹起火,但他放弃跳伞,驾机翻转180度,与当时日本王牌飞行员“红武士”高桥宪一的日机相撞,同归于尽。时年22岁。

上一:高志航,下一排左起:刘粹刚,李桂丹,乐以琴
还有很多在空战中牺牲的飞行员,只是留下了一个名字。
1944年第5期《中国的空军》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殉国成仁的烈士群》的文章,其中记载了很多当时中国空军的飞行员,而最多的一句就是:“某天,他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在笕桥中央航校,同学之间最普遍的一个现象是:同年入校,同年毕业,同年殉国。
这些飞行员殉国时,风华正茂,他们大多有着良好的家世和教育背景,但在国难当头之际,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退缩。刘粹刚在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中这样写道:“真的,假如我要是为国牺牲杀身成仁的话,那是尽了我的天职!因为我们生在现代的中国,是不容我们偷生片刻的!”
翻开当年中国空军的飞行员花名册,你会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在与日本惨烈的空中战斗中,中国的第一批精英飞行员,基本没有一个活过1938年。
以高志航为首的中国空军“四大天王”,在开战一年之内,全部殉国。
馒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