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读者评论(第6/9页)

十五 :国家也好,团队也好,个人也好,无论外界黑不黑,最重要的是正视自己的错误,与其掩盖真相,不如认真去面对,只有不断去学习去纠正、去自我规范,才能真正成长、强大。

“让球”阴影下的“小山智丽事件”

刘浩 :让球确实丑陋,当事人也值得同情。只是从个人品行来说,何智丽接受别人让球在先,不给别人让球在后;表面同意让球在先,场上不让球在后,利用队友毫无准备时一举拿下,总是让人感觉不舒服。当然实际真打何智丽未必打不过陈静,管建华也未必打不过何智丽,这些都无法验证了。(作者回复:是的,这也是当年她让人诟病的地方。)

Tin,Tin :虽然现在一边倒地批判让球,但也是用现在的价值观来评断历史,这也不是正确的历史观。20世纪80年代,国力疲弱,国人需要体育赛场的成功振奋人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集体决策也非私利,在当时个性普遍不鲜明的大环境下,更是个能被广泛接受的决策。正是有了集体至上、个人服从集体的年代,才有了国力的增长、社会财富的积聚,大众的个性才会有了进一步的释放,所以我们今天反对压抑人性、损害体育精神的行为,但也不能用今天去否定历史。(作者回复:另一种意见。)

小强 :王皓当初输给柳承敏那次我印象特别深,为了看直播,我没坐公交车(因为堵),一路跑回家看的!结果王皓输的时候,我都哭了,心里憋得要命。而且能看出王当时非常难受,眼眶里全是眼泪,记者采访他时,他声音都是颤抖的。而且我记得好像有个细节,当时赛后王皓被一个记者(或者是其他工作人员)撞了一下,对方似乎说了句什么,应该不是好话。王皓当时就愣住了几秒,眼眶立马就红了,说话也开始磕磕巴巴的。我并不了解王皓这个人,但就当时的情况,让运动员一个人背负所有国人的期望,输了就万劫不复,实在是太不公平。

一根香烟点燃的革命

Gilmore :前半部分感觉在看一部剧情狗血的烂剧本,最后一段猛然感到这个所谓的烂剧本血淋淋残忍的一面——总在不提防的时候给你一枪,就是历史啊。

陪我到可可西里看海 :小时候老师说读史使人明智,当我成为一名历史系学生接触到更多历史事件后,其实内心是很痛苦的,深感历史总在不断地重演,永无休止的一天,无论过去的经历多残酷,只要有人性贪婪和恶,历史就会再上演一次。当我成为一名历史老师的时候,我对我的学生说,我们学历史读文学都是希望你们能成为一个有怜悯之心、知对错明事理的人。我想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那么简单。

“一战”,被遗忘的14万中国人

周沫-Captain Alice :最近在看《巨人的陨落》,想引用书里的话评论一下今天的推送:“战争是由我们这样的人,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打赢的,他们没有受过教育,但并不愚蠢。”

木雨日 :世界各地被遗忘的中国人实在太多了。我读这篇文章时的心情跟当时了解到泰国的中国美斯乐村时的心情一样,震惊于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心心念念着中国却被中国人自己遗忘的同胞们。

killuaziyi :看得想要掉眼泪,愿他们安息。想到在新西兰旅游时看到在当地金矿做工的华工居住遗址,狭窄没有窗户,居住环境极差,可是勤劳朴实的中国人民为了致富,还是十几年如一日地在那里工作,很多人工作了一辈子最后连故乡都无法回去。所以有时觉得我们如今能够富强,都是我们应得的,中国人民真的吃了太多的苦。

两个大总统,你选哪个?

逍遥王 :病起六君子,命丧二陈汤。早年袁世凯用人独具慧眼,段祺瑞、赵秉钧均是一时人杰,到了后期利令智昏,错用小人,不仅使自己身败名裂,还导致中国陷入几十年的军阀混战。袁公功过是非,的确值得后人好好评定。

风格 :唐德刚先生的著作对此亦有非常精彩的描述。袁氏当国,袁项城雄才大略,又恰逢其世,甲午之后,力挽狂澜的是李鸿章,中兴清廷的是袁世凯,吏治、军事、实业、交通等等无一不是功勋卓著,期间还有清廷满族贵族势力的干扰。随后借大势,发动不流血政变,欺他孤儿和寡母,肇造民国,的确伟人之功。

wsf :第一次听说袁世凯接管天津的事迹的时候大为惊奇,这人真的太聪敏了,本来各国想看笑话结果挨了一巴掌。这不是军队,这是警察。老袁的这句话让我捧腹不已。后来了解其在朝鲜的作为更是佩服。难怪李鸿章感叹无人可用的时候,伊藤博文会专门问起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