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夏本纪第二(第3/5页)
于是九州之内政令教化就统一了,四方边远地区已经可以安居,九条山脉都开出了道路,九条河流的水源也都疏通了,九片大泽各自已经筑起了堤防。四海之内进贡的道路都通畅无阻了,包括金、木、水、火、土、谷在内叫做六府的各种物资都特别得到了开发。各个区域的土地交相订正了它们的等级,要按照规定认真交纳赋税;而且按照上、中、下九等划分的土地级别确定好了赋税的标准。在中原地区封置诸侯颁赐土地和姓氏的时候告诫说:“恭敬和悦,把德行摆在首位,不要抗拒我所推行的政令。”
规定天子直接统辖的国都范围以外的五百里区域叫做甸服:靠近国都一百里地区的田赋中要交纳用做马饲料的禾稿,一百里以外二百里以内地区要交纳用镰刀割下的谷穗,二百里以外三百里以内地区要交纳带稃的谷,三百里以外四百里以内地区交粗米,四百里以外五百里以内地区交精米。甸服往外的五百里区域叫做侯服:一百里地区用做卿大夫的采邑,往外二百里以内地区置立给天子任事的小国,再往外二百里地区分别封给可以抵御外侮的诸侯国。侯服往外的五百里区域叫做绥服:头三百里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推行中央的政令教化,后二百里地区要振奋武力保卫天子。绥服往外的五百里区域叫做要服:头三百里地区要遵守教化并且和平相处,后二百里地区要求能遵守王法。要服再往外五百里区域就是荒服了:头三百里地区礼简怠慢,那里的居民来去不加禁拒,后二百里地区民众迁徙流动,没有城郭和固定的居处。东边濒临大海,西边及于沙漠,北方、南方都达到了最遥远的地方:天子的声威教化传播到了全国以至于四方荒远的边陲。于是舜帝赏赐给禹一块黑色圭玉,借以布告天下冶水已经取得成功。天下因此非常安定并且得到了特别好的治理。
皋陶通过负责刑狱事务来治理天下的民众。舜帝上朝,禹、伯夷和皋陶相互在舜帝面前交谈。皋陶申述他的谋议说:“果真能按照道德行事,谋划就会高明,辅佐的大臣就会和协。”禹说:“好啊。怎样去做呢?”皋陶说:“哦!要谨慎自身的修养,要有长久的打算,要使九族亲厚顺从,使许多贤人努力辅佐,政令由近及远,完全在于自身的德行。”禹听了这番美好的言论拜谢说:“对啊。”皋陶说:“哦!还在于理解臣下,安定民心。”禹说:“哎呀!都要像这样去做,只怕尧帝也很难办到。理解臣下就会明智,能够任命适当的人做官;能够安定民心就对人有恩惠,民众都会怀念他。能够明智和对人有恩惠,还忧患什么讙兜,还迁徙什么有苗,还害怕什么花言巧语善于察颜观色和谄佞不正的人呢?”皋陶说:“对,是这样。只是行事需要有九方面的品德,即使是言论也要有品德的依据。”就接着说:“察验一个人的品德是需要从他所做的事情开始,性格宽宏而能庄栗,柔和而能独立行事,忠厚诚实而且恭敬,办事有条理而且认真,性情柔顺而且刚毅,正直而且温和,简约而不草率,坚强果决而作风踏实,任事勇敢而合乎义理,经常修明这九种品德,那就很好哩。大夫们能每天修明其中的三方面品德,早晚庄敬努力,就会保有他们的统治领地。诸侯们能每天庄严振奋恭敬修明其中的六方面品德,并认真办理事务,就会保有他们的封国。天子可以集中起来普遍实施,把九方面的品德都付诸行动,有才能的人处在官位,各种官吏都会严肃谨慎。不要教人们去做一些邪恶淫乱的事和设想一些不正当的计谋。不是合适的人而占住重要官位,这就叫扰乱天下大事。上天要讨罚有罪的人,设立五种刑罚用来惩处五种罪人。我的言论可以得到实行吗?”禹说:“你的言论加以施行就能够取得成绩。”皋陶说:“我没有什么才智,只是想帮助实施治理天下的大道呀。”
舜帝对禹说:“你也发表一下高明的言论。”禹拜谢说:“哦,我有什么可说的!我只想整天努力不懈地办事。”皋陶难问禹说:“怎么才叫努力不懈?”禹说:“洪水浊浪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山岗淹上了丘陵,下面的民众都在从事治水的活动。我在陆地上行进的时候坐着车,水道上行进的时候驾着船,泥滩上行进的时候乘着橇,山路上行进的时候穿着檋,攀行山岭用木刊出标记。同益一起送给民众稻粮和新鲜的肉食。来决导九条河道流通到四海,疏浚田间大小沟渠流通到江河。同稷一起发给民众欠缺的口粮。粮食少了,从有剩余的地方调节出来补充不足的地方,或者把民众从粮食不足的地方迁徙出去。万千的民众这样才安定,各诸侯国也都得到了治理。”皋陶说:“是啊,这就是你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