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与帖木儿王朝关系史研究》序(第3/3页)
虽然西方学者对帖木儿王朝的历史研究作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但他们并不熟悉有关它与明朝往来的汉文史料。即便是懂汉文、且在研究明与帖木儿王朝史上有建树的学者,一般所能使用的汉文史料,也主要局限于有关陈诚西使的资料几部相对较为集中的文献。对汉文史料进行系统性爬梳和文献学研究,在境外基本尚未开始。而记载明与西域陆路往来的汉文文献勘称丰富。其中相对集中者有:除陈诚《西使记》之外,尚有《明实录》的相应部分、郑晓《皇明四夷考》、严从简《殊域周咨录》、罗曰褧《咸宾录》、茅瑞徵《皇明象胥录》、王宗载《四夷馆考》、陈仁锡《皇明世法录》,杨一葵《裔乘》,查继佐《罪惟录》、程百二《方舆胜略》及清初所修《明史·西域传》。查检过上述资料的学者都发现,各书内容互相重复之处甚多,孰为源,孰为流,从未有学者专门加以讨论。
张文德1997年入南京大学历史系进修西域史,次年考取博士研究生,开始攻读博士学位。
考虑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自身的条件,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与学术兴趣,张文德在中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优长之处,以汉文史料为中心,决定以理清明代汉文史料中有关西域记载的源流问题为主要关注方向。张文德在经过大量阅读之后,逐渐将自己的兴趣集中于明与帖木儿王朝交往的汉文史料问题上,深入系统地进行探讨,在明与帖木儿王朝关系史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实践证明,他的选择应当说是一条正确的途径。
除案前这部专著外,张文德还著有《中亚苏非主义史》(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及数十篇论文,其中重要者有《论伊斯兰教对中亚帖木儿王朝的影响》、《王宗载及其〈四夷馆考〉》、《中亚帖木儿王朝的来华使臣》等。其研究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学术界也产生影响。德国学者廉亚明(Rslph Kauz)在撰写学术专著《明与帖木儿王朝的政治与商业往来——中古时代晚期的中国、伊朗与中亚》时(注:Ralph Kauz,Politik und Handel zwischen Ming und Timuriden-China,Iran un Zentralasien im Spätmittelater,Reichert verlag,Wiesbaden,2005.参见第288页。),就参考了张文德的论文《〈明史·西域传〉黑娄考》(注:载《西域研究》2001年第1期,第25—33页。)、《〈明史·西域传·撒马儿罕〉辨误》(注:载《西域研究》2000年第2期,第94—96页。)、《〈明史·西传·失剌思〉考》(注:载叶奕良编:《伊朗学在中国论文集》第3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56—267页。)及其博士论文《明与帖木儿朝交往史研究——以汉文史料为中心》等。
当前学风普遍浮躁,有相当—部分人过于追求“短平快”。近见《西域研究》2006年第2期刊有复旦大学刘卓所撰《哈烈国与明朝关系述略》。该文无论从史料范围,还是前人研究的搜求上看,都是一篇急就章。其实《西域研究》曾经刊出过张文德几篇同一领域颇有新见的论文。同一份学刊在短短几年出现的这样的差别使人很难理解。相形之下,张文德静心读书,认真思考,使人感受到学术后继有望。
张文德的短处在于对伊斯兰史料的掌握不足,这也是我国伊斯兰时代内陆亚洲研究与西方发达同家的主要差距。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本专著是我国近年来在伊斯兰时代内陆亚洲史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它的出版定会促进国内外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我也相信张文德教授今后会有更多的成果面世。
2006年7月10日于南京大学
[学张文德:《明与帖木儿王朝关系史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