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挑战中央(第2/4页)

抢了人家的吉祥物,人家当然不干了。就像谁抢了咱那五个福娃,咱也不爽啊。《史记》记载,从那以后,“荒服不至”,不进贡了。不仅不进贡了,还跟你打游击了。

到宣王的时候,又要打戎狄了,结果这一回连吉祥物也没抢回来,反而打了败仗。

从那以后,戎狄就彻底不怕周朝了。到了幽王的时候,戎狄就攻破了伟大首都,幽王也被杀了。

于是,平王迁都洛邑。

说来说去,不该抢人家的吉祥物。

【周朝的人质】

周平王迁都,虽说一时太平无事了,但是也失去了诸侯的尊重。为什么?你堂堂一个周朝天子,竟然被小鬼子逼得迁都,弟兄们的颜面往哪里放?你要不行你吱一声啊,哥几个帮你把小鬼子办了不就行了。

眼看大家都靠不住了,周平王这个时候只能依靠一个人了。谁?郑庄公。郑国紧挨着洛邑,有实力,而且是诸侯里面最近的亲戚,亲上加亲的亲戚,不仅是堂弟,还是表弟。

可是,有一个问题。郑庄公有日子不来了,在家里对付叔段呢。周平王心里就有些不舒服,心说你是个中央领导人,不能总是拿着中央的工资干私活啊,你这不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吗?

正在这个时候,虢公忌父从虢国来了。说起来,他是那个虢石父虢总理的儿子,当年虢总理给幽王出了烽火戏诸侯的主意,后来自己也“幸福地”被犬戎给剁了,也追认烈士了。不过,他的儿子就不再担任中央领导人了。

平王跟虢公聊得挺投缘,平王有了一个想法:“老虢啊,你看老郑这么多年来担任总理职务,时间长了,有些懈怠了,平常也不来中央办公了。我看,你就继承你爹的遗志,取代老郑,担任总理吧。”

“这这这这这不行,绝对不行。”本来好好地说话,听平王这么说,吓得虢公说话都不利索了。

“有什么关系?”

“大王啊,老郑人家那是实力派啊,我要是夺了他的权,那他不仅怨恨我,也会怨恨大王啊,我这诸侯还想不想干啊?”虢公说得实在,自己是个小国,惹不起。

当天晚上,虢公急忙溜了。他怕夜长梦多,万一平王非要自己取代郑庄公呢?还是跑了最放心。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看上去越是坚固的墙,就越是透风。

按理说,天子与臣子的对话应该是严格保密的。可是,郑庄公在第二天就知道了整个事情的经过。毫无疑问,有人以快马加急的方式向他汇报了工作。

郑庄公是什么人?别忘了他是春秋第一位猛男啊。

于是,郑庄公去中央了。他要干什么?辞职。

“大王,您看,我家里有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总是脱不开身,再说,能力上也有问题。您就让我辞职吧,省得占着茅坑不拉屎。”郑庄公很诚恳地向平王提出辞职。

“兄弟,这怎么行?好久不见,正想你呢,咱们多聊聊。”平王挽留。自从虢公给吓跑之后,平王认真思考过,思考的结果是谁都能得罪,就是不能得罪郑庄公。他还庆幸呢,庆幸虢公没有听自己的。

“大王,听说您连人选都看好了,据说是虢公是吧?我也觉得他很合适啊,他爹不就当过总理吗?说实话,他的能力比我强多了。”郑庄公说得超真诚。

平王有些慌了,他看不出来郑庄公是说的真心话还是在讽刺自己。说实话,没人知道,甚至郑庄公本人也说不清,一方面他有些愤怒,另一方面他还真不想干了。

“嗨,我说呢,怎么好好地就要辞职,原来是误会,误会啊。我的意思是老弟不在的时候,虢公临时来帮个忙什么的,算是借调,老弟一回来,那他就主动让位。再说了,能力上,他怎么能跟老弟相比?”

问题是这样的,你越是挽留,他就越是想走;他越是想走,你就越是真想挽留。

郑庄公咬死了一定不干了,说什么也没用。

平王一看不行啊,怎么办?

“兄弟,你看,四十多年了,郑国对中央的贡献那是巨大的,我叔还有兄弟你的贡献那是没人能比的。如今出了这么一个小小的误会,也不能怪你不信任我。这样吧,为了表达我的诚意,我让太子去郑国为人质,你看如何?”平王这人,整个就是遗传了他姥爷的二愣子脾气,一急了什么馊主意都敢想,什么后果都不管。

你说交换人质这样的事情,原本是诸侯国之间的事情,大家级别相当的。就算是诸侯国,关系亲近一点的,也都不玩这个。现在天子要跟诸侯交换人质,而且动不动就派太子做人质,这不是太荒唐了吗?

郑庄公是什么人?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行,第二反应是绝对不行。一来这样要挨骂,二来太子这样的人质那是人质吗?就算平王今后把自己给炒了,自己能把太子怎么样?第三,太子去了郑国,那还不得供着?供好了那算不错,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