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七章 子产升官记(第2/4页)
子产听说西宫政变,父亲被杀,大吃一惊。不过,他并没有慌乱。
“关闭大门,把贵重物品藏好,保护好仓库,全体人员准备坚守,防备进攻。”子产下令,首先做了防守的准备。
防守准备做好之后,子产整顿战车,一共十七乘战车,然后开了家门,率领战车杀奔西宫,在那里收殓了父亲的尸体,直接进攻北宫。
这个时候,子蟜率领国人前来助战,两下合兵,迅速击溃叛乱分子,攻占北宫,平定了叛乱。
叛乱平定了,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
西宫事变的缘起固然主要因为子驷等人欺人太甚引发尉止等五个家族的报复,但是同时也是权力斗争的结果。当时的郑国六卿都是郑穆公的后代,六卿之间就是叔侄两代人,看上去亲密无间。子驷、子孔和子国是兄弟,子驷为正卿,为国家执政,而子孔对子驷一向内心不服,因此这次政变,子孔暗中为叛乱分子提供了情报。
现在子驷子国被杀,子孔成了辈分最高的人,正卿毫无疑问由他来担任。不过,子孔还不满足,他把所有大夫都请到了朝廷,起草了一份盟书,盟书上除了规定大家各守其职之外,额外要求大家都要无条件听从子孔的命令,效忠子孔。这哪里是盟书,这是效忠誓言。
没有人签这份盟书,大家本来就有些怀疑子孔是叛乱分子的卧底,如今再搞这一套,这简直已经不是个普通的卧底了,这简直就像要篡位了。
群情有些激愤,要不是看在子孔辈分高的分上,大家早就一拥而上把他给砍了。
子孔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已经在调集家兵,准备来个关门打狗,把自己的侄子们和一帮大夫们都给杀了。
双方谁也不肯让步,形势十分危急,一触即发。
在这个时候,子产挺身而出了。
子产找到子孔,劝说他把那份盟书烧掉。
“那怎么行?我这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啊,大家一反对,我就烧了,以后还怎么管理国家?”子孔讲起大道理来。自古以来,大凡为了私欲的,都会讲大道理来给人听。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子产继续劝说子孔。他说:众怒难犯,专制的欲望难以达到,这两项事情放在一起,大家都很愤怒,而你专制的欲望又没有边际,国家就很危险了。你烧掉盟书,大家平静了,也没有人来跟你争权,不是很好吗?何必要搞得这么紧张呢?
子孔想了半天,也觉得得罪人太多不是个办法,既然这样,顺坡下驴吧。
于是,子孔焚毁了盟书。大家也给子孔一个面子,承认他的执政地位。
两件事,反映出子产的临危不乱来。
【成为国家领导人】
转眼间又是九年过去,这时候子产已经是三十九岁,还是一个普通的大夫。其间子孔很欣赏他,几次要任命他为卿,都被他谢绝了。
子产知道,郑国的权力场还要洗牌。当时郑国的权力场上分为两派,子孔为首,加上子然的儿子子革和子孔的儿子子良是一派,除此之外,以子展、子西为首的其余八个兄弟的后人为另一派。而子产比较低调,尽量不参与到斗争之中。
“宁可杀错人,不能站错队。要怕站错队,尽量别站队。”子产暗地里这样叮嘱自己,从自己开始懂事到现在,郑国的权力斗争就没有停止过,兄弟之间、叔侄之间,一个个都是六亲不认,为了权力和利益,斗得你死我活。
终于,又一次洗牌开始了。
郑简公十二年(前554年),子孔趁着晋国攻打齐国的机会,暗中勾结楚国,想要利用楚军的力量一举铲除这一帮侄子们。谁知道阴谋被子展子西发觉,结果楚军偷袭郑国没有成功,反而被西伯利亚寒流冻死过半的军队,仓皇回国。子展子西趁机率领郑国军民进攻子孔,结果杀死子孔,子革和子良则逃到了楚国。(见第四部第154章)
郑国权力重新布局。
子展担任正卿,其后是子西,子产被任命为少正,级别为下卿,正式进入卿系列。另外的三个卿分别是子张(公孙黑肱)、游皈(子明)和良霄(伯友)。六个卿全部是郑穆公的后人,子展、子西、子产和子张是堂兄弟,游皈和良霄是他们的堂侄,游皈是子游的孙子,良霄是子良的孙子。
基本上,子展非常强势,再加上子西、子产和子张都很贤能,郑国政局非常稳定。
政治局第一次常委会召开了。
六卿讨论了国内国际形势,谈到国际形势的时候,自然要说到晋国。
“各位兄弟,大侄子们。晋国人越来越难伺候,一个比一个腐败,今后怎么处理跟晋国的关系,大家谈谈看法。”子展提出一个很尖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