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七章 子产升官记(第3/4页)
“我看,咱们也跟齐国一样,阳奉阴违。”游皈提出建议。
“不好,我觉得咱们应该体现出真诚来,主动跟他们的卿沟通。”子张性格比较温和,倾向于忍气吞声。
“我觉得,干脆投靠楚国人算了。”良霄最讨厌晋国人,巴不得跟他们断绝关系。
“子西,你怎么看?”子展问子西。
“我想听听子产的。”子西这样回答。
于是,子展和子西都看着子产。
“晋国这个国家,国君已经被架空,各大家族把持政权,但是都是为了家族利益,所以,这个国家已经是外强中干。这个国家掌握在一帮腐败分子手中,他们只想占你便宜,所以,跟他们走得太近不是件好事。但是回过头来,公然与他们作对也不聪明,我们没有必要做他们的对立面。所以,对晋国,要保持距离。对于牵涉到我们自己的利益,要据理力争,不要怕得罪他们,他们就是一帮无赖,我们越是忍让,他们就越是瞧不起我们。我们强硬,他们反而尊重我们。”子产娓娓道来,子展子西听得频频点头。
“兄弟,以后跟晋国打交道的事情就交给你了。”子展很高兴,他没有想到子产这个看上去很温和很低调的人,竟然也是个很强硬的人。
【两个典型】
所以,当晋国人来指责郑国,并且要求郑国国君前往晋国朝见的时候,子展并没有贸然请郑简公前往,而是派子产去了。结果,子产一番措辞强硬的应答让范匄低头服软。
子产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
“兄弟,真行。”子展非常高兴,他现在知道谁可以接自己的班了。
子产回到郑国之后没有多久,子张去世了。
子张是子印的儿子,子产的堂兄。
在去世之前,子张立了儿子印段(伯石)为继承人,裁减家臣,降低祭祀的规格。然后留下足够祭祀用的土地,多余的土地全部退还给国家。
“吾闻之,生于乱世,贵而能贫,民无求焉,可以后亡。敬共事君,与二三子。生在儆戒,不在富也。”这就是子张给印段的临终遗言,简单翻译:生于乱世,就算地位尊贵也要安于清贫,这样就没人打你的主意,就能活得长点。要尊重国君,尊重上级和同僚。生存下去的关键在于保持儆戒,而不在于有多少财富。
子张真是一个清醒的人,所以《左传》里的君子给他的评价是:自戒。
子张九月份去世,十二月份的时候,又死了一个。谁?游皈。
如果说子张是自戒的榜样,那么游皈就是不自戒的典型了。
三年前游皈的父亲公孙虿去世,因为他在晋国攻打秦国的战役中表现出色,因此晋平公请求周王室允许使用卿以上才能用的大路车来为他送葬。三年之后,游皈要去晋国向晋平公表示感谢。
还没有走出国境,就遇上了正在迎亲的一队人,游皈凑上去一看,发现新娘长得如花似玉一般。
“给我抢了。”游皈一声令下,仗着人多势众,把新娘给抢了,然后直接送回了自己的封地。
这下好了,游皈连晋国也不去了,先回家跟美女洞房去了。
游皈没想到的是,这美女的未婚夫也不是善类,而是郑国数一数二的武林高手。结果也就爽了两天,武林高手领着几个兄弟趁着夜色潜入游皈家中,咔嚓咔嚓,男的杀了,女的抢走,连夜逃出了郑国。
游皈就这么死了,死的时候,还光着屁股呢。
下卿,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副总理在床上被人砍了,而且是光着屁股被人砍了,立即引发轰动。换了现在,就是国家级大案。
“奶奶的,破案?我还想再砍他两刀呢。一个国家的卿,是为人民做主的,他倒好,不为人民做主,为人民做爱去了,他这么胡作非为,死有余辜。”子展拍桌子大骂游皈,不仅不破案,还废了游皈的儿子游良,而立了游皈的弟弟游吉。
随后,子展派人找到杀了游皈的人,请他回到家乡,同时警告游家的人不许报复。
子展,郑国人民的好总理。
【对付晋国人】
郑国的政局日渐稳定,几位卿也都很尽心尽力,百姓的生活都有了改善。可是,晋国所要求的贡赋越来越重,这让郑国人感觉到不堪忍受。
“子产,晋国人贪得无厌,向我们索要的贡赋年年都在增加,再这样下去,过不了几年郑国就破产了。你看,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减少我们的贡赋?”这一天,子展找来子产商讨这件事情。
“你不说我也正想来找你说说这件事情呢。”子产说。他思索一下,接着说:“其实现在是一个好机会,想想看,晋国刚刚平定栾盈的内乱,齐国公开攻打晋国,其余国家也都对晋国三心二意。这个时候,如果我国国君前往晋国朝见,晋国人一定会感动,我们趁机提出贡赋的问题,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