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红军实施转移(第15/21页)

[265] 《凤翔峰战斗经过及经验教训(1934年2月16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下),第63~64页。

[266] 《一军团凤翔峰战斗详报(1934年2月20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下),第66页。

[267] 梁印浩:《大洋嶂阻击战侧闻》,《泰宁文史资料》第1~3辑合订本,政协泰宁文史资料委员会,1990,第38页。

[268] 袁国平:《大洋嶂战斗》,《泰宁文史资料》第1~3辑合订本,第177页。

[269] 《蒋中正电顾祝同等第十八军占领荷田冈后主力先向杨林渡白舍罗坊伸展(1934年2月25日)》,蒋中正文物档案0202000200013。

[270] 《陈伯钧日记(1933~1937)》,第184页。

[271] 《陈诚电蒋中正顾祝同(1934年3月10日)》,蒋中正文物档案002090300071188。电文中提到的霍、李、傅、夏、黄、樊、孔分别为霍揆彰、李树森、傅仲芳、夏楚中、黄维、樊崧甫、孔令恂。

[272] 《蒋介石文午行战电(1934年3月12日)》,《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匪军第三路军五次进剿战史》(上),第七章,第10页。

[273] 陈诚:《勖勉前线将士》,《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匪军第三路军五次进剿战史》(上),第七章,第14页。

[274] 《国民党北路军顾祝同部与中央苏区红军作战情形报告书》,《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军事(4),第46页。

[275] 《彭德怀关于作战等问题给军委的信(1934年4月1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上),第154页。

[276] 《五都寨附近战斗详报(1934年3月10日至14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下),第80页。

[277] 参见《杨尚昆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第89页。国民党方面对这次战役伤亡情况的描述是:“匪伤亡约在七、八千以上,阵前死尸约有三千余具……我方亦伤亡近千。”见《南昌行营第二厅致汪精卫等电》,《中央革命根据地革命与反革命斗争史料》(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278] 《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匪军第三路军五次进剿战史》(上),第七章,第24页。

[279] 林彪:《短促突击论》,《革命与战争》第6期,1934年7月。

[280] 《彭德怀关于作战等问题给军委的信(1934年4月1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上),第154页。

[281] 《蒋中正电熊式辉贺国光参加南丰战役各师准每团给赏洋一千元(1934年3月15日)》,蒋中正文物档案02020002000025。

[282] 《枫林三溪一线为我军进入赣南之第一步并示作战要领(1934年3月13日)》,《陈诚先生书信集·与蒋中正先生往来函电》(上),第131页。

[283] 杨伯涛:《蒋军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围攻纪要》,《文史资料选辑》第45辑,第190、191页。

[284] 《国民党北路军顾祝同部与中央苏区红军作战情形报告书》,《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军事(4),第48页。

[285] 《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匪军第三路军五次进剿战史》(上),第八章,第3页。“盱河”即“盱江”。

[286] 对一、三军团的使用,早在第五次反“围剿”的初始阶段,当时的中革军委代主席项英就指示了一个基本原则:“一、三军团……要隐蔽控制,以便突击。”(项英:《对敌情的分析和作战意见》,《项英军事文选》,第176页)此后,一直到广昌战役,一、三军团战略上始终处于机动状态。

[287] 《耿飚回忆录》(上),第148页。

[288] 〔德〕奥托·布劳恩:《中国纪事1932~1939》,第92页。

[289] 周恩来:《工农红军和全苏区群众一致动员起来,为保卫广昌而战!!!》,《红星》第33期,1934年4月22日。

[290] 《××同志关于湘鄂赣青年团工作给中央的报告(1932年9月3日)》,《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文献资料》第2辑,第441页。

[291]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政治书记处政治委员会的电报(1933年4月3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3册,第374页。

[292] 《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匪军第三路军五次进剿战史》(上),第八章,第57页。

[293] 《国军五次围剿赣匪崩溃近况》,《军政旬刊》第19、20期合刊,1934年4月30日。

[294] 《朱德周恩来王稼祥致闽浙赣电(1934年4月2日)》,《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上),第702页。

[295] 《五次战役的第二步的决战关头和我们的任务》,《斗争》第58期,1934年5月5日。

[296] 张闻天:《我们无论如何要胜利》,《红色中华》第183期,1934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