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空降巡抚的立足之道(第9/12页)
接下来是三名候补官员。说起来这候补官员,实乃天下最悲惨之角色。说你不是官吧,你都已经候补了;说你是官吧,可根本没你的位置,连工资都没得发。李鸿章从遗缺道这个替补角色,直接跳到署理巡抚的位置上,最是知道候补官员心里的凄惶与绝望。这时候如果谁肯递一根救命稻草给你,你会一辈子感激他。所以李鸿章一口气要了三个候补官员,就知道这三个人会拼老命把工作干好。
官场职场,一如足球场,要想出效果,就必须敢用替补队员。相对于明星球员,替补队员更加珍惜机会。
不会用替补的教练,不是好教练。不会用替补的官员,很难打开局面。
说到为官之道,李鸿章就是最为经典的范例。他太清楚不过了,任何一个官场或是职场,只要人数超过两个,就必然会分化出三种类型:忙员、闲员和杂员。忙员就是看起来从早忙到晚的那类人,几乎把所有的工作全都抓起来了,好像地球离了他就不转一样。比如说,曾夫子练湘军之前,在朝廷就被皇帝弄成了忙员,一个人负责朝廷五大部门的运作,忙得团团乱转,四脚朝天。所以曾夫子大吵大闹,说什么也不依。
曾夫子为什么要闹呢?
因为夫子知道,忙员是永远也不会有出息的。
为什么忙员会没出息?你看人家忙员都忙成这样了,怎么会没出息?再说曾国藩,他这不是忙成圣人了吗?凭什么说人家没出息?
曾国藩练湘军制敌,是从忙员这个悲惨的角色之中解脱之后的事情。忙员之所以没有出息,就是因为他太忙了,他承担了太多太多没必要承担的工作,结果让别人都找不到事情做。找不到事情怎么办?大家只好一起来监督你,激励你,批评你,指导你。职场上有句老话,叫一个人干,两个人看,三个人瞎捣乱。为什么要捣乱?就是因为你一个人把六个人的活都给干了,你让另外五个人怎么办?只能一边看着你,一边瞎捣蛋,要不日子过得多无聊啊。
闲员是让忙员给逼出来的,除此之外,官场上还有一类杂员。这类人既不像忙员那样忙,也不像闲员那样闲,能够修修补补地干点儿杂事杂活,但限于能力,最多只能到此为止了。
忙员被太多的工作给废了,闲员被忙员给废了,杂员是自己把自己给废了。一个职场长期缺乏流动,就已成一潭死水,所有人都受制于人际关系的掣肘和羁绊,再也无能为力。只能空降优秀的替补队员,激活这个职场。
这就是李鸿章对于上海官场的考虑。上海的官场,所有人都被吴煦和杨坊给废了,没有几个人还能用,只能空降新人。
可话又说回来,即使李鸿章要整治上海官场,空降大员,提拔亲信,也用不着如此得理不饶人,对吴煦和杨坊穷追猛打以至于此吧?
如果谁有这种看法,那就太不理解李鸿章的处境了。
阴历五月十九日,李秀成麾下大将,听王陈炳文,纳王郜永宽,率太平军六万人,径扑李鸿章的新桥军营。双方兵力对比为十比一。
是日李鸿章抵达前线,此一去,他已不作生还之想。
不活了,你干脆打死老子算了!
李鸿章与李秀成之异同
曾国藩心理压力比较大。
这时候曾国荃玩儿命,仅以一万人的湘军,硬是攻上了雨花台,还搞了个深沟壁垒,跟城里的太平军叫板。洪秀全很气愤,把城门一开,先象征性地出来三万人,奔着曾国荃的营垒杀了过来。双方兵力对比是三比一,理论上来说,曾老九有点儿悬。
但曾国荃所率湘军,全都是战场杀出来的铁血战士。而南京城里出来的太平军,却是舒服日子过得久,基本上已经废掉了,刚一交手,就被一万名湘军打得落花流水。太平军大惊,乃退入金陵。
败军回城,抱怨忠王李秀成不回家替大家干活,要知道,李秀成手下可是有十三王三十万人,把这三十万众调回来,三十个打一个,不信打不死他曾国荃。于是洪秀全传诏,命忠王李秀成速速回师,别在外边瞎溜达了。
而李秀成这边好不容易击毙法军少将卜罗德,困常胜军华尔于松江,正要挥师直入上海,如何肯放弃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不是李秀成不把淮军放在眼里,想这淮军才成立几天?如果说淮军的战斗力比英法联军和常胜军加起来还要厉害,恐怕连淮军自己都不相信。
李鸿章也不相信。
李鸿章太清楚了,与李秀成交手,是一场败多胜少的豪赌。死在李秀成手下的名将太多了,他李鸿章算老几?最要命的是,李秀成和李鸿章,两人太相似了,他们同一年出生,都是唯武器论的迷信者。李鸿章想尽办法为淮军添置火器,而李秀成也通过传教士的途径,为太平军购置了大量的洋枪和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