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绝不能碰政治底线(第9/13页)

于是李泰国腰缠一万多镑,乘船返回英伦,从此淡出中国历史。

气节PK洋务

李鸿章是明智之人,十分清楚在中国,皇权制度是绝不能碰的政治底线。斗胆向权力挑衅,是绝不会有好下场的。所以他选择了帮助恭亲王,摆平了阿思本舰队。

李鸿章的任务算是圆满完成了,可是恭亲王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话说就在恭亲王和李泰国咬牙跺脚吵闹的时候,朝臣们全都一声不吭,蹲在一边看着,越看越是失望,就相互议论说:原来这洋人也没什么本事啊,你看这个李泰国、阿思本,让鬼子六易如反掌给收拾了啊。上海那边还有一个李鸿章,听说他玩儿洋人比玩儿女人还轻松,洋人让他给玩儿得颠三倒四啊。

洋人不可怕,大清国才是最最厉害的。

咦,前段时间,是谁在朝廷上吵吵嚷嚷,说是要向洋人学习来着?洋人就这么点儿本事,搞死他们易如反掌,我堂堂大清国,居然要向洋人学习,真是丢死人了。对于这种错误的思想,要彻底批判!

遂有名臣倭仁,越众而出,向朝廷递交了一份超长的奏章。

倭仁倭艮峰,是大清国泰斗级的学术权威。尽管他在历史上没什么名气,但如果你提到曾国藩,就必须要提到他。因为早年曾国藩在京师的时候,曾向倭仁求教修身之术,细说起来,这倭仁相当于曾国藩读研时的导师。如今曾国藩已经成了圣人,倭仁也搭弟子的顺风船,水涨船高,晋升为宗师级别的学术权威。

倭仁这篇超长的奏章,是配合山东监察御史张盛藻,向洋务派头子恭亲王所发起的正义进攻。

之前,山东监察御史张盛藻上疏,严正指出:气节,只有气节才是自强之道,而不是洋炮火轮。只要有了气节,就可以无敌于天下,以之御灾而灾可平,以之御寇而寇可平。所以,当前大清国最重要的任务,是立即捧起四书五经,而不是学习什么天文算学,学那些东西有个屁用?能够增强民族气节吗?

当时慈禧太后看了张盛藻的奏折,就知道麻烦来了。慈禧是帝国的当家人,最是知道张盛藻这一击,精确而阴狠,正击中洋务派的软肋。你恭亲王天大的本事,也不敢说气节不重要,如果你敢不承认气节最重要,那就意味着政治上不正确,再扯什么也是白扯。而如果你承认气节最重要,那么好,就请立即解散京师同文馆吧,还有李鸿章在上海开设的同文馆,通通撤销。好端端的中国人,学什么天文算学呢?天文算学是中国人该学的东西吗?

慈禧太后无法应对张盛藻的正义攻势,就把球踢给恭亲王,将张盛藻的奏折交给比自己年长两岁的小叔子,让鬼子六去想办法。

当时恭亲王看了张盛藻的奏折,也是眼前一黑,知道对方这一招太狠,正所谓月圆之夜,紫禁之巅,一剑东来,天外飞仙。张盛藻这一击瞄准了洋务派的罩门,恐怕自己不易应付。

于是恭亲王关上门光着脚板,用力揪扯自己的头发,苦思应对之策。鬼子六不愧是鬼子六,还真叫他想出了一招。

这一招就叫:西学源自中国,西学就是国学。

这个理论是什么意思呢?

恭亲王高屋建瓴地指出:西方的科学技术思想,发源于中国传统国学。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学如此,其余亦无不如此。总之,现代科学思想是发源于中国,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中国倘能驾而上之,则在我既已洞悉根源,遇事不外求,其利益正非浅鲜。

这就明摆着是忽悠了,但恭亲王就是要忽悠朝臣们,既然西方的科学技术思想发源于中国,那么学习西方,也就是学习中国自己,这个朝臣们应该不会反对吧?

恭亲王这一手,确实把朝臣们给忽悠住了,朝臣们好多天硬是没憋出一句话来,恭亲王轻松过关,继续狂奔在洋务强国的错误道路上。

洋务派与保守派高手过招

朝臣们没了咒念,就寄望于宗师级别的学术权威倭仁,指望他老人家能够揭破洋务派卖国求荣的本质,把大清国带回到气节强国的正确道路上去。

说起这倭仁,他既然是一代理学宗师,也是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的,但他的思想体系根本就是瞎掰胡扯。盖因他是满族人自己的学者,朝廷也明知他的思想体系是胡扯,却故意高抬他,以压制愚弄汉民族的学者。早年曾国藩向他求教学习,被倭仁一味忽悠,差点儿没把曾国藩搞得疯掉。幸亏曾国藩智慧过人,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骗局,立即掉头反向而行,很快就奔到了圣人的至高境界。

倭仁的理学思想虽然是瞎掰胡扯,但倭仁自己意识不到这一点。相反,他有充足的证据,能够证明自己的思想是正确的。这证据就是他获得朝廷恩宠,成为朝廷最推崇的学术权威。你说我是胡扯,我是假学术,怎么还会衣朱紫、食金玉,天天和两宫太后共进晚餐?你说你的学术是真的,怎么还会连饭都吃不上,饿得前心贴后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