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秦汉时社会组织(第11/12页)

以上皆《汉书·地理志》之说也。汉人议论,涉及风俗者,多可与此相发明。如邹阳言“邹、鲁守经学,齐、楚多辩智,韩、魏时有奇节”。《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言:“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后汉书·虞诩传》:诩亦引之,以为谚语。《司马相如传》载相如喻巴、蜀檄曰:“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惟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议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今奉币役至南夷,即自贼杀,或亡逃抵诛,身死无名,谥为至愚。耻及父母,为天下笑。人之度量相越,岂不远哉?”此辞固不尽实,然巴、蜀之民怯战,亦必非尽诬。以其地闭塞,先世用兵本少也。《盐铁论·通有篇》:文学曰:“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陵阳,汉县,今安徽石埭县东北。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材。然后呰窳偷生,好衣甘食。虽白屋草庐,歌讴鼓琴。日给月单,朝歌暮戚。赵、中山带大河,纂四通神衢,当天下之蹊,商贾错于路,诸侯交于道。然民淫好末,侈靡而不务本。田畴不修,男女矜饰。家无斗筲,鸣琴在室。是以楚、赵之民,均贫而寡富。宋、卫、韩、梁好本稼穑。编户齐民,无不家衍人给。”皆与《地理志》之言相出入也。综其大要:是时生业最盛者,为黄河中下游。其人之勤力、嗜利及淫侈亦最盛。渭水流域,盖自周室东迁以后,沦为戎狄之区,然其地故肥沃,秦人收而用之,至战国之世,文明程度稍足肩随东方,而惇朴之风犹在,用克兼并六国。自汉代秦,稍习于丰亨豫大,又徙东方豪民以实之,而风气遂渐变矣。自西北至东北边,地皆新辟。其俗鄙野,而右武之风未衰。汉代武功之盛,于此盖重有赖焉。长江流域,生业远后北方。故其贫富较均。其人之勤力及淫侈,亦不如北方之甚。(30)其右武之风亦未衰。张良说汉高祖曰:“楚人剽疾,愿上无与争锋。”周亚夫亦言:“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李陵以步卒绝漠,为古今所罕有,而其言日:“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汉书·淮南王传》,谓江、淮间多轻薄,以厉王迁死感激安。又论其事曰:“此非独王也,亦其俗薄,臣下渐靡使然。夫荆楚剽轻,好作乱,乃自古记之矣。”孙坚与策,皆以“轻佻躁果,陨身致败”,《三国志》本传评语。而孙权亦以此屡濒于危。权攻合肥,为张辽所袭,赖凌统等以死扞卫,乃得乘骏马越津桥逸去,见本传建安十九年及《张纮传》,又《贺齐传注》引《江表传》。又乘新装大船,于武昌遇风,与是役皆赖谷利以免,见本传是年《注》引《献帝春秋》,及黄武五年《注》引《江表传》。亲乘马射虎,马为虎所伤,见本传建安二十三年及《张昭传》。诸葛诞厚养亲附及扬州轻侠。后麾下数百人,坐不降死,皆曰:“为诸葛公死不恨。”论者比之田横。《诞传注》引干宝《晋纪》曰:“数百人拱手为一列,每斩一人,辄降之,竟不变至尽。时人比之田横。”可见当时南方风气。华核言“江南精兵,北土所难,欲以十卒,当东一人”,良非偶然。当时南人所以不敌北者,乃其文明程度不逮,而非关其人之强弱。羊祜言:“其俗急速,不得持久。弓弩战楯,不如中国。惟有水战,是其所便。”盖训练未精,械器不利也。袁淮言:“吴、楚之民,脆弱寡能。英才大贤,不出其土。比技量力,不足与中国相抗。”则偏见矣。祜言见《晋书》本传。淮言见《三国·魏志·齐王纪》正始七年《注》引《汉晋春秋》。晋室东渡,不能用之驱除五胡,顾溺于晏安,使其民化之,亦日即于脆弱,亦可哀矣。

【注释】

(1)道德:文叔与人不款曲,惟直柔耳。此与之隗嚣书口口辞同。

(2)婚姻:守一不二者,大率感激意气,非庸行。

(3)婚姻:汉时昏年。

(4)婚姻:周礼内宫百二十人。

(5)婚姻:事主者援列侯尚主例封侯。

(6)婚姻:汉贵人淫乱。

(7)婚姻:汉贵家女不讳为妾媵。

(8)婚姻:略卖。

(9)婚姻:锢姥则遣出,宫人亦然。

(10)婚姻:汉适庶子,贵贱不同。

(11)婚姻:汉士大夫家,多有伎乐。

(12)宗族:汉时士大夫宗族大,然总看全局,仍趋于分。

(13)宗族:汉犹以子系母。

(14)宗族:异姓为后。

(15)户口:汉世户籍谓之名数。入籍曰占着。

(16)户口:秦始皇十六年始令男子书年。

(17)户口:检核户口召民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