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秦汉学术(第19/34页)

汉初以道家之学著者为盖公,史称其善治黄、老言;《史记·曹相国世家》。次则陈丞相,史称其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此皆出于汉初,其必为先秦传授无疑。此外:《田叔传》称其学黄、老术于乐钜公所,《大史公自序》言其父谈习道论于黄子,皆明著授受源流。《晁错传》:邓公子章、以修黄、老言显诸公间。《张释之传》:王生善为黄、老言。《直不疑传》:不疑学老子言。《汲郑列传》:黯学黄、老之言,庄好黄、老之言。《外戚世家》言窦大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大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汉书》作老子书,无黄帝字,盖传写夺漏。尊其术。《魏其武安列传》言窦大后好黄、老言。《儒林传》言窦大后好黄、老之术。又云窦大后好老子书。《汉书·楚元王传》:元王曾孙德,少修黄、老术。《杨王孙传》云:学黄、老之术。《王贡两龚鲍传》言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裁月阅数人,得百钱足自给,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馀万言。《叙传》言班嗣虽修儒学然贵老、严之术。《后汉书·耿弇传》:父况,与王莽从弟伋,共学《老子》于安丘先生。又云:弇少好学,习父业,则弇亦当通《老子》。《任光传》:子隗,少好黄、老。《郑均传》:少好黄、老书。《杨厚传》:修黄、老教授,门生上名录者三千余人。《樊宏传》:族曾孙准,父瑞,好黄、老言。《范升传》:九岁通《论语》、《孝经》。及长,习《梁丘易》、《老子》,教授后生。《翟酺传》:酺好《老子》。《马融传》:注《孝经》、《论语》、《诗》、《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蔡邕傅》:六世祖勋,好黄、老。《酷吏传》:樊晔子融好黄、老。《方术传》:折像好黄、老言。《逸民传》:向长通《老》、《易》。高恢少好《老子》。见《梁鸿传》。矫慎少学黄、老。《三国·吴志·虞翻传》: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又《魏志·刘表传注》引《零陵先贤传》:言刘先尤好黄、老言。此皆正始以前,好道家言者具见于史者也。虽不皆言其传授,然如杨厚者,门生著录至三千人,则其多有传授可知矣。又有史不明言其学术,然观其言行,即可知其宗尚者。如朱穆,史不言其学《老子》,然所作《崇厚论》,申贵道德贱仁义之旨,又明引老氏之经;周举子勰,史亦不言其学《老子》,而言其隐处窜身,慕老聃清净,杜绝人事是也。此等若细加句考,恐尚不止此一两人也。

阴阳家之传,见于列传者:《汉书·严安传》载其上书引邹子之言。又《公孙贺传》:祖父昆邪,著书十余篇。师古曰:“《艺文志》阴阳家有《公孙浑邪》十五篇是也。”《五行志》曰:“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宣、元之后,刘向治《穀梁春秋》,数其祸福,傅以《洪范》,与仲舒错。至向子歆,治《左氏传》,其《春秋》意亦已乖矣,言《五行传》又颇不同。”又曰:“孝武时,夏侯始昌通《五经》,善推《五行传》。以传族子夏侯胜。下及许昌,皆以教所贤弟子。其传与刘向同,惟刘歆传独异。”《眭弘等传赞》曰:“汉兴,推阴阳言灾异者:孝武时有董仲舒、夏侯始昌,昭、宣则眭孟、夏侯胜,元、成则京房、翼奉、刘向、谷永,哀、平则李寻、田终术。”案阴阳五行之说,原出明堂,儒家与阴阳家同祖焉。故贾谊欲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魏相表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奏之;其说皆与阴阳家言相出入。然汉世通学之风既开,儒者多务左右采获,安必不及于异家?然则诸儒之言阴阳者,或兼有取于阴阳家言,未可知也。《成帝纪》:阳朔二年,春,寒,诏曰:“昔在唐尧,立羲和之官,命以四时之事,令不失其序,故《书》云:黎民于蕃时雍,明以阴阳为本也。今公卿大夫,或不信阴阳,薄而小之,所奏请多违时政,传以不知,周行天下,而欲望阴阳和调,岂不缪哉?其务顺四时月令。”盖汉自中叶以后,阴阳家之说,浸以盛行矣。惜多务于虚文,能言大改革者卒少耳。魏相好奉行故事,而亦好言阴阳,其明证也。

《史记·张叔传》云:孝文时以治刑名侍大子。《儒林传》言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晁错传》: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先,《汉书》作生,盖传钞者所改。与洛阳宋孟及刘礼同师。刘礼,《汉书》作刘带。《自序》曰:晁错明申、商。盖文帝本好刑名之言,景帝则夙受此学,故文帝于晁错,虽未大用,颇听其言,景帝遂大用其策也。《汉书·东方朔传》云:朔上书陈农战强国之计,因自讼独未得大官,欲求试用。其言,专商鞅、韩非之语也。指意放荡,颇复诙谐。辞数万言。终不见用。朔之书,《艺文志》在杂家,杂家之学,兼儒、墨,合名、法,朔安足以语此?正所谓漫羡而无所归心者耳。《汉志》盖特因其书无所隶属,而入诸杂家,非谓其能通杂家之学也。不通杂家之学,而能为商鞅、韩非之语,正当于法家之书,略尝诵习耳。《后汉书·酷吏传》:周纡好韩非之术,阳球好申、韩之学,皆当有所受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