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年谱卷五(第6/6页)

十月十一日,公弟国荃回湘,公送之行,以课子读书为属。

十六日,具折秦保玉山、广丰守城案内出力员弁,开单请奖。又驰奏调派官军分道入闽,并陈现在办理情形一折。附片奏报:疾疫盛行,从前所未见。张运兰、萧启江、吴佐国等军,报病多者千数百人,少或数百人,臣亦不忍亟催其进。刘长佑一军,积劳过深,患病尤众,请移驻抚州调理。奉上谕:“曾国藩奏办理情形,朕亦不为遥制。该侍郎惟当督饬将士,相机剿办。探知何处有贼,即由何处进剿,以期迅歼丑类。至建昌等属疾疫流行,各营兵勇现多染病,着该侍郎妥为拊循,俾得迅速调治,无误军行。钦此。”

李忠武公续宾、公弟愍烈公国华于巴河相见,别后督军入皖。八月,克太湖、潜山。九月,克桐城、舒城。兵势甚锐。时庐州复陷,贼屯聚三河镇,李公续宾督军攻三河贼垒。是月,贼酋陈玉成纠合大股援贼,连营围之。官军全覆,李公赴敌阵亡,公弟国华及在军员弁兵勇从殉难者六千人。湘军精锐歼焉!舒城、桐城后路之军,相率溃退,楚、皖之间大震!都兴阿公由宿、太进攻安庆之师,亦退屯鄂境。李公续宜抚定溃卒,屯于黄州。官文公奏请公移师援皖。奉寄谕以江西援闽之军疾疫方盛,难以跋涉长途。诏起复胡林翼署理湖北巡抚,督办军务,以援皖北。

是月,公编记江、浙、皖、闽各省府州县,所属山川厄塞,逐日记注,以为常课。出示晓谕被贼州县流亡户口,招集复业。

十一月,公闻三河之警,悲恸填膺,减食数日,作《母弟温甫哀词》。专遣弁勇,间行入皖北,收觅骸骨。

公核定大营阅视操练之期。每月逢三日,阅步箭刀矛之属,逢八日阅马箭火器之属。其时江西乡团犹有截杀楚勇之案。公作《爱民歌》一篇,令军中习诵之。张公运兰进军福建邵武府,贼已悉数南窜,由汀州窜扰江西赣州,南安之境。萧公启江军至石城县,值潮勇为匪,扰乱县境萧公捕讨平之。皖北军覆后,贼之在景德镇者,乘势益张,江西之兵进剿失利。公乃调萧启江剿江西南路之贼,调张运兰回军建昌,移剿景德镇,与刘于浔水师会剿。

二十六日,驰奏分调官军追剿闽省窜贼,移剿景德镇股匪一折,附片奏萧启江军过石城讨捕潮匪一案。又奏探明贼踪大略一片。

胡公林翼营葬甫毕,驰至湖北接受关防,进驻黄州,拊循士卒,人心稍安。刘公长佑因军中多病,由抚州撤遣楚勇回籍。

骆公秉章奏陈军情缓急,请公由江援皖。奉上谕:“皖北贼势鸱张,楚省边防吃紧,谅曾国藩亦必有探报。此时闽省之贼已南趋漳、泉,距江西渐远,若照骆秉章所请,令该侍郎移师赴皖,而留萧启江所部四千余人防守江西,亦未始非权衡缓急之计。惟曾国藩所部各军多染疾疫,前奏尚须休息。且景德镇尚有大股逆匪,随剿随进,亦非计日可到。着曾国藩豫为筹度。如果闽省兵勇足资剿办,而江西边境防剿有人,自以赴援皖省尤为紧要。不独庐州省城可收南北夹攻之效,即上窜湖北之路,亦可藉资堵扼。倘因汀州等处尚须兵力,一时不能移军,或须俟景镇股匪歼除,再回楚北,亦着斟酌具奏。钦此。”

十二月十一日,公具折复奏:近日贼势,以皖江南北两岸为最重。皖南太山绵亘,自山以北,久为粤匪出没之区;自山以南,现惟婺源县、景德镇两处有贼。皖北贼势浩大,实倍甚于皖南。论大局之轻重,则宜并力江北,以图清中原;论目前之缓急,则宜先攻景镇,保全湖口。臣已札张运兰一军驰剿景镇。至福建之贼,为数无多,其回窜江西者,已饬萧启江一军迅速追剿。奉朱批:“所拟尚属妥协。钦此。”公又附片奏目疾请假一月,在营调理。

李公鸿章来谒于建昌,因留幕中。

十五日,李元度假满来营,王勋请假回籍。

十七日,张公运兰等军至景德镇,吴国佐遇贼军败,公批饬责之,令其撤营回湘。

贼陷南安府城,萧公启江进军攻之。张公运兰击贼于景德镇,破之。

是岁二月,和春公、张公国梁克秣陵关,复进攻金陵。诏授何桂清为两江总督。前江西巡抚张芾督办皖南军务,驻徽州。七月,江南大营筑长围于金陵以困贼。九月,德兴阿军大溃于浦口,贼复陷扬州府城及仪征、天长、六合等县,温壮勇公绍原死于六合。张公国梁引兵渡江,克扬州。十月,捻匪李兆受以天长归顺,更名世忠。十二月,戴武烈公文英、邓忠武公绍良剿贼于宁国府之黄池湾沚,先后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