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年谱卷五(第4/6页)

五月二十一日,奉上谕:“前因江西贼匪窜入浙江,恐周天受资望较浅,未能统率众军,复谕和春前往督办。兹据和春奏现在患病未痊,刻难就道。东南大局攸关,必须声威素著之大员督率各军,方能措置裕如。曾国藩开缺回籍,计将服阕。现在江西抚、建均经克复,止余吉安一府,有曾国荃、刘腾鹤等兵勇,足敷剿办。前谕耆龄饬令萧启江、张运兰、王开化等驰援浙江。该员等皆系曾国藩旧部,所带勇丁,得曾国藩调遣,可期得力。本日已明降谕旨,令曾国藩驰驿前往浙江办理军务。着骆秉章即传旨,令该侍郎迅赴江西,督率萧启江等星驰赴援浙境,与周天受等各军,力图扫荡。该侍郎前此墨绖从戎,不辞劳瘁,朕所深悉。现当浙省军务吃紧之时,谅能仰体朕意,毋负委任。何日足程,并着迅速奏闻,以慰廑念。钦此。”

二十五日,骆公秉章具疏奏称:现在援江各军将领,均前侍郎曾国藩所深知之人,非其同乡,即其旧部,若令其统带赴浙,则将士一心,于大局必有所济。且江、浙本属泽国,利用舟师,杨载福、彭玉麟两军皆系曾国藩旧部。曾国藩统陆师赴浙,或从常山更造战船,顺流而下;或派船由长江入太湖,溯流而上。江南大军既免后顾之虞,援浙陆军亦得戈船之助。其勇饷一项,拟由湖南每月筹解饷银二万两。请旨饬下湖北抚臣胡林翼每月筹解银二万两,专供曾国藩军之用。六月,奉上谕:“骆秉章奏分拨楚军援浙,并请饬曾国藩统率前往,与前降谕旨适相符合。每月筹解银二万两,作为援浙勇饷,实能统筹大局,不分畛域,着即照办。该侍郎兵力既精,饷需又足,必当迅奏肤功也。钦此。”

初三日,接奉谕旨。初七日,公治装由家启行。初九日,过湘乡县城。十二日,抵长沙,与骆公秉章、左公宗棠会商军事。刻木质关防,其文曰:“钦命办理浙江军务前任兵部侍郎关防。”具札调派萧启江、张运兰、王开化等湘军由江西抚、建一路,拔营进驻铅山县之河口镇。公拟由水路东下,过九江登陆,会军于河口,督师以赴浙。骆公派委主薄吴国佐管带练勇千二百人,隶公麾下。公札令由陆路先赴江西。

十七日,具折恭报起程日期,并陈明进兵援浙之道。奉朱批:“汝此次奉命即行,足证关心大局,忠勇可尚。俟抵营后,迅将如何布置进剿机宜,由驿驰奏可也。钦此。”是日又会奏萧启江请假两月回籍一片。

十九日,由长沙登舟。

二十四日,行抵武昌,与胡公林翼会商进兵之路、筹饷之数、大营转运粮台报销各事。留署中旬日。鄂省协饷二万两,亦奉旨允准饬拨。公素称胡公才大心细,事无巨细,虚衷商度。胡公亦悉心力代为之谋,谈议每至夜分不息。

七月初三日,由武昌解缆。初四日,泊巴河。公弟国华、李公续宾、续宜、彭公玉麟等先后谒见于巴河,筹商陆营统领营官哨长及随营委员章程、兵勇行军止营出队之法。李公续宾派拨湘勇二营,以副将朱品隆、唐义训领之,隶公麾下,以为亲兵营。公与李公议改修湘乡忠义祠。李公捐银二千两,公捐银一千两,以为之倡。

十一日,行抵九江府,致祭塔忠武公祠。杨公载福来见公。

十二日,舟次湖口。彭公玉麟修建水师昭忠祠于石钟山,祀楚军水师之死事者萧公捷三以上弁动夫役等凡数千人。十五日,公至昭忠祠致祭,遍赏外江、内湖水勇,为钱二千二百余贯,札调朱品涤、唐义训率所部勇先行赴河口镇。

公之初出也,以肃清江面为期。公自驻水营,设粮台于水次。至是楚、皖江面以渐廊清。下游虽有贼踪,势不得复逞。贼酋石达开由江西窜扰浙、闽边界,所陷郡县,不复踞守,渐成流寇之势。公督师援浙,舍舟而登陆。治兵转饷,均改前规。设立报销总局于湖口,札调李瀚章来江总理报销局,清厘东征水陆各毕饷糈收发之数,分款核销。设陆路随营粮台,派委喻吉三、彭山屺,带勇数百以护之。武昌、九江、贵溪皆设转运局,南昌省城设支应局,札委道员李元度、知府王勋综理营务处,札委陆营管理银钱所、军械所、发审所、公牍案卷各员弁十有余人。

二十一日,舟抵南昌,与巡抚耆龄公会商军饷。札撤前年江省所较楚军支应炮位子药三局,以所余硝磺水器之属归于陆军支领。撤遣李大雄、腾加洪两营。其上年在江西差委员弁,分别撤留。是时楚军在江西者,张运兰、萧启江所领两军,已集于河口镇,合以朱品隆等军,共万余人。共刘公长佑一军,经江西巡抚派委,由抚州移防杉关;李元度一军,亦奏派由贵溪拔营援浙。贼既解浙江衢州之围,由处州窜入福建,分股由浦城窜出二度关,围攻广丰、玉山二县。广信戒严。李元度力守二城,击贼却之。寻接公札委办营务处,以所部平江勇属沈公葆桢权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