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年谱卷八(第3/9页)
是月,上海官绅借洋兵连破贼于浦东,贼少却。胜保公督兵援颍州解围。
三月初一日,扎调张运兰扼婺源白沙关,以防贼窜江西之路。
初七日,鲍公超击援贼于青阳城外,破之。
初八日,李鸿章领所部勇第一起三千人,由安庆附轮舟启行赴沪。公拜折奏谢京察从优议叙恩。又驰报李鸿章一军改由轮船赴沪启程日期一折。又驰折奏称:东南寇氛蔓延日久,生灵之涂炭深矣!臣受命两年,无一兵达于苏境,无一旅进攻宁国。左宗棠苦战衢、严,独任其难,不克分兵往助。赵景贤困守湖州,坚贞盖世,不克设法往援。徙有兼辖之名,并无统筹之实。倘蒙圣恩收回成命,俾臣稍释神魂之震惧,尤感圣慈之曲尽矣!又查广东一省,财力殷富,为东南之冠,请特派大员,驰赴广东办理厘金,专供苏、浙、皖三省之饷。附片奏:浙江殉难提督饶廷选,请于广信府建立专祠。又附片奏报各路军情。又片奏新授河南归德总兵萧孚泗,现在曾国荃军营,随同进剿;记名总兵陈由立,经河南抚臣奏调,现在鲍超军营,围剿青阳。该二员仍留原营,均未便饬赴河南。
十三日,公弟贞干破贼于荻港旧县、三峡等处,贼垒皆平。
十四日,李公鸿章所部勇第二起,由安庆启行。公派黄翼升附轮船赴上海,察看下游地势贼情。
李公续宜赴六安州督师,以规颍、寿。
十五日,公弟国荃破贼于望城岗。
十六日,鲍公超克复青阳县城。
十八日,公弟国荃破贼于铜城闸。
十九日,克雍家镇贼垒。
二十日,克巢县、含山二城。
二十一日,公弟贞干克复繁昌县城。
二十二日,公弟国荃克复和州城。鲍公超连克石埭、太平二县城。
左公宗棠剿贼于江山、常山之境,连战破之。
二十三日,公弟国荃攻克裕溪口。二十四日,攻克西梁山沿北岸贼垒,悉破平之。
公驰折奏报青阳克复,随折奏保娄云庆、冯标等二十七员,阵亡将弁罗春鹏、李遇春等十七员名,开单请恤。附片奏:水陆各军破贼于荻港、旧县、三山等处,一律肃清,阵亡将弁刘照志、王虞廷、刘华泗三名请恤。又片陈报皖浙各路军情。又具折复奏江浙绅士请借洋兵规复苏、常各属城邑,臣谬膺重寄,治军无状,致使苏省士民迫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此不择之呼吁。此皆臣之咎也!以目前之贼势,度臣处之兵力,纵使洋人转战内地,实无大枝劲旅与之会剿,尤为可愧!请饬下总理衙门照会洋人,定议于先,或不至责怨于后。又奏拟结晋承尧罪名一折。
二十七日,公弟贞干破贼于鲁港。
二十八日,鲍公超克复泾县。公札节鲍超派兵援湖州。
三十日,公弟贞干克复南陵县城,李公鸿章全军抵上海,奉旨署理江苏巡抚薛焕授通商大臣,专办中外交涉事件。诏以副都御史晏端书赴广东,办理厘金税务。
是月,金陵贼党渡江北窜,都兴阿等军击破之。
维时公统制各军,公弟国荃循江北岸,至于和州;公弟贞干循江南岸,至于南陵;彭公玉麟派水军中江而下,助剿两岸。是为直捣金陵之师。李公鸿章领湘、淮陆勇,佐以黄翼升淮折水军,突过贼境,是为援剿苏、沪之师。大江以北,多隆阿公为围攻庐州之师,李公续宜有派援颍州之师。大江以南,鲍公超为进攻宁国之师,张公运兰等为防剿徽州之师,左公宗棠为规复全浙之师。十道并出,皆受成于公。公建节于安庆,居中控驭,广轮数千里。此外,如袁公甲三及李世忠淮上之师,都兴阿公防江北之师,冯子材、魁玉守镇江之师,或不出自楚军,或不归公节制,均奉旨统筹兼顾。军书辐凑,英彦风驱,上而朝端倚畀之隆,下而薄海想望之切,洵千载一时矣!
四月初二日,张公运兰等军克旌德县城。
初四日,公驰折奏水陆各军克复北岸巢县、含山、和州三城,夺铜城闸,雍家镇、裕溪口、西梁山四要隘。随折奏保李成谋、李朝斌、刘连捷、张胜禄等二十四员。又折奏官员击败大股贼众于三山夹,乘胜攻古繁昌县城。随折奏保曾正明、黄润昌等七员。附片奏报南陵克复,统计沿江两岸克城池九座,关隘五处,并报庐州、宁国、湖州等处军情。又驰折奏鲍超一军连破贼垒,克复石埭、太平、泾县三城,阵亡将弁刘兰桂等二十四员名请恤。又奏遵查闽浙总督庆端事迹一折。
初五日,水师进攻金柱关。
初六日,公出阅湘勇操演。
初七日,巡视谷米局、火药局。
十五日,驰折奏水陆各军会克鲁港,陆师攻克南陵县城,彭玉麟驰赴下游铜陵、西梁山一带,察看进兵形势。又奏报徽州防军克复旌德县城一折。又奏江南乡试现难举行,仍请展缓酌办一折。附片请开复余述祖革职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