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阙斋读书录卷三(第12/13页)
《李广利传》:“于是遣水工徙其城下水空,以穴其城。”
《史记》作以空其城。徐广曰:“言空者,令城内皆乏。”此言遣水工备至宛时徒水道之用,下文决其水源移之,乃其事也。
《司马迁传》:“不相师用,而流俗人之言。”
苏林曰:“而,犹如也。谓视少卿之言如流俗人之言,而不相师用也。”
《燕刺王旦传》:“王曰:‘老虏曹为事当族。’”
老虏曹,谓上官桀辈也。旦怨桀等谋事不臧,自取族灭也。
《广陵厉王胥传》:“女须泣曰:‘孝武帝下我。’”
下我云者,神降而见于我前也。
“歌曰:‘千里马兮驻待路。’”张晏曰:“二卿亭驿,待以答诏命。二卿,谓清廷尉大鸿胪也。亭驿,谓驻于驿馆也。此以千里马喻二卿也。”
国藩按:此语极状其急,言命在须臾,不能少待之意。不必指二卿也。
《昌邑哀王传》:“贺曰:‘城门与郭门等耳。’且至未央官东阙,遂曰:‘昌邑帐在是阙外驰道北。’”
且至,将至也。是阙,遂遥望东阙而指称之辞。下文曰到者,至阙也。
《严助传》:“大为发兴,遗两将兵诛闽越。淮南王安上书谏曰。”
淮南王安收养文士,著《淮南子》;亦犹吕不韦好客养士,著《吕览》一书也。此篇盖亦八公辈所为,陈义甚高,搞辞居要,无《准南子》冗蔓之弊。班史载人助传中,与主父偃、徐乐、严安、贾捐之诸篇并列,以见务广穷兵之害,均为有国者所当深鉴。后世如苏子瞻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亦可与此数篇方轨并驾。
“天下摄然。”
摄者,收敛之意,摄然犹安然也。
“舆轿而隃领。”
领,即岭字。自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浙东皆共此岭。古岭内为中国,岭外为百越。今之岭内为湖南、江西、浙西三省。岭外则黔、广、闽、浙五省。
“暴露中原,沾渍山谷。”
暴露谓骨,沾渍谓血。
“其入中国,必下领水。”
今湖南之郴州河,江西之赣州河,皆领水也。此领水当指建昌河、广信河言之。故下文言至余干界中。
“而中国之人,不能其水土也。”
不能,即不耐也,犹今言不服水土。
“陛下若欲来内处之中国。”
来,同徕。内,同纳。谓招徕收纳之也。
“于是山东之难始兴。”
山东之难,谓秦二世时陈涉等作难皆在太行山以东也。
“如使越人蒙死徼幸。”
蒙死,犹冒死也。徼幸,越人自知不能胜中国,而徼求幸胜也。
“使中大夫玉上书言事闻之,朕奉先帝之休德。”
“闻之”属上句,读言既闻之矣。
“陛下故遣臣助告王其事,王居远事薄,遽不与王同其计。”
言王所居既远,而汉廷之事又薄,遽不及与王往反熟计,以抵和同也。
“辄遣使者罢屯,毋后农时。”
后农时,谓以兵事稽之而失农时也。急罢屯,则不稽矣。
《贾捐之传》:“元帝初元元年,珠崖又反,发兵击之,诸县更叛,连年不定。上与有司议大发军,捐之建议以为不当击。上使侍中驸马都尉乐昌侯王商诘问捐之曰:‘珠崖内属为郡久矣,今背叛逆节,而云不当击,长蛮夷之乱,亏先帝功德,经义何以处之?’捐之对曰:‘贾君房在当世有文名。’”故杨兴曰:“君房下笔,语言妙天下。”昔亡弟愍烈公温甫好“语言妙天下”五字,尤好读《罢珠厓对》。大抵西汉之文,气味深厚,音调铿锵,迥非后世可及。固由其措辞之高、胎息之古,亦由其义理正大,有不可磨灭之质干也。如此篇及路温舒《尚德缓刑书》,非独文辞超前绝后,即说理亦与六经同风已。
“民赋四十,丁男三年而一事。”
本一年供役一次,因天下民多,故三年仅一役也。事,即役也。
“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
古文中五字句极少,此连用四句,声调悲壮,可歌可泣。亭鄣,边塞屯宿之所,犹今城上之更栅也。
“欲驱士众挤之大海之中。”
珠压隔海即今之琼州也,故曰挤之大海之中。
“兴曰:‘县官尝言,兴瘉薛大夫,我易助也。’”
我易助云者,谓天子既许我愈薛大夫,是天子已器我矣,若更得旁人一言之荐,则天子必从,故易助也。
《杨敞传》:“真人所谓鼠不容穴,衔窭数者也。”
言鼠已不见于穴矣,而又衔窭数,则愈以自妨,终不为世所容耳。
“蒙富平侯力,得族罪,毋泄恽语,令太仆闻之乱余事。”
谓富平既不肯为我废前语,则当直言证实我必得族罪矣。但此次我戒饬富平之语,毋得再泄,令太仆闻之,更与前事参伍相乱,弥增罪状也。“毋泄恽语”云者,谓此次戒饬富平勿证实之语,非谓前番奔车抵殿门昭帝崩之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