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书札卷十二(第3/12页)

吴、李二镇,业经起柱下驶否?银两火药,想早经阁下交妥,至今未据报起程日期,殊不可解。请阁下与雪琴严密防范。

民船与坐船太多,最易误事,请阁下与雪琴认真清厘一次。所有家眷各船,或送回长沙,或概送十八号汉口等处。民船坐船,愈少愈好,免致临小事而仓皇失措也。

致李黼堂 咸丰十年七月一日

牙厘各务,仰蒙擘画周详,综理密微,曷胜佩仰。此事究系倡始于生意场中,故鄙意注重于“除官气、裁浮费”二语。

顷意城寄函润帅,亦以专驻省垣,恐耳目不能周遍,劝令参用绅士,互相查察。国藩于江西绅士熟识无多,闻见亦不甚广。即于湖南绅士,亦不似润帅之博采广询,左右逢原。仍求阁下就近悉心搜罗,或函商意城,于湖南厘卡最得力之员,借用一、二人,将来即可保作江西之官。如尚未在厘局当差者,亦可仿湖北之例,楚材晋用,但当礼罗江西贤绅,兼进并收,不宜过示偏重,使豫章才俊,有向隅之感。其自湘来者,先给薪水,优加礼貌,不必遽授以事。收之欲其广,用之欲其慎。大约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本此四者以衡人,则于抽厘之道,思过半矣。务求及时罗致。鄙人亦当帮同采访。樟树、三江口等处,筱泉可亲往经理一番否?

复陈作梅 咸丰十年七月初二日

惠书敬悉一切。此间有要事,欲请阁下南渡筹商大计。少荃八月当还江西,九月即为淮扬之行,敝处无人可与深语。阁下能不再赴湖南,即来徽宁为妙,否则必为益阳之行。请以四十日为期,中秋前决望枉驾。皖南各军,募本地人颇多,安定民心,抚慰军心,非阁下不能细意熨贴,千万速来相助,若非绝大关系,亦不以相强耳。

见示各条,鄙见亦差幸相同。前五月十七日折中,兴办宁国水师,即是注重芜湖、东坝,不知阁下曾见奏稿否?

至于宗法盛行,可办族团。国藩在湖南时,曾刻有族团章程,实远胜于乡团,然亦须朴实明断如阁下者数人,董率而纲纪之,乃克有济,幸佑助焉。

复方子白 咸丰十年七月初二日

国藩才智浅薄,精力极疲,忽膺艰巨,大惧陨越。惟当广引直谅之友,启牖忠益,匡其不逮。

承荐令弟及武举张君,请即束装来敝营,量才位置。以后阁下鉴衡所及,如有文可为牧令、武可为将领者,望无惜时时汲引,冀收拔茅连茹之效。若无实在出色之处,介乎有用无用之间,则可不必多荐,以不收则空劳往返,收之则渐成冗员也。大抵观人之道,以朴实廉介为质。以其质而更傅以他长,斯为可贵;无其质则长处亦不足恃。甘受和白受,采古人所谓无本不立,义或在此。阁下以为何如?

与张德甫 咸丰十年七月初四日

前蒙惠书论洋炮事宜,精切不磨,曷胜佩仰。水师用炮,必须七百斤以上,愈重愈好。近来楚军水师,如杨、彭诸公营哨各官,皆坚持此议,与阁下深相符合。鄙意以为船头之炮,愈重愈好,诚如明论,若艄炮则当略轻,两边之炮则当更轻。盖炮用直力,船亦用直力,放边炮则船身横移,易致松裂,故不宜太重也。

至水陆战事,击远者固属可贵,多食群子者,尤为可宝。二者不可得兼,则舍击远而取食群子者。水师之宜用散口炮,已无疑义。惟散口炮在三百斤以下者,群子太不及远。在三百斤以上者,陆师又难于搬运,实乏两全之术。

近年江西两湖所造之劈山炮,共推为陆战利器,颇能击远,国藩尚以其不能食群子为歉。意欲择散口洋装,昇以陆战,以辅劈山炮之不逮。究以斤重若干者最为合式,乞指示。

至来书谓药与炮配,子出方远,系专为大子言之,群子则不尽然。仍祈返复商订为祷。

复胡宫保 咸丰十年七月初五日

宁国被围日紧,我无退志。前已协银五千,日内又当以五千济之。宁国之存亡,关系侍之全局,至切至要,断无不思救援之理。惟鲍、张未到,何可言战?即鲍至而张不至,犹虑其孤也。

复胡宫保 咸丰十年七月初五日

普军日内大有奇文,想已渐达尊听。侍佯为不知,徐观其变。目下不能调营赴安庆之对岸也。此外别无可调之营也。待鲍、张到后,再酌。

季公军营,人才毕集,皖南实大有为之地,将来必有可观,但须带一、二循吏来。细观今日局势,若不从吏治人心上痛下工夫,涤肠荡胃,断无挽回之理。

致骆龠门中丞 咸丰十年七月初六日

日来未得湘中确信,不知南路贼果犯桂阳否?郴界平安否?刘荩臣军驻何处?昨咨商越境防剿,亦须湘省本境无事乃可。耘人之田,至系念也。此间前以於潜、昌化之失,浙帅请援;又以宁国郡城之困,张、周请援。两处关系至大,无以应之,极深焦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