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书札卷十四(第3/11页)
复刘印渠中丞 咸丰十一年二月初八日
来示称谓过谦,万不敢当。以后望弗再施,至感!至嘱!芗泉究可来皖否?国藩与左季翁在此,兵力亦不甚单,奈贼多地广,不敷调派。近日江西建昌府城被围,昼夜环攻,危如累卵。该郡二十余万百姓皆入城助守。若有疏失,则劫数极大。江西固全局震动,湖南亦处处宜防。敝处竟无一兵可以往援,愧恨之至!芗泉若可移师江、皖,请阁下斟酌情形,奏明办理,敝处不再具奏,恐粤西暂不能少此军也。希庵新拜安徽巡抚之命,皖事当有转机。然糜烂太久,股数太多,下手实不易易。
复胡宫保 咸丰十一年二月初九日
惠书敬悉。英山既失,则二蕲难保,楚疆大震。幸希军以节制之师当贼驰骤虚骄之气,一二胜仗后,或可转危为安。侍本拟日内移驻江滨,因左军在婺源与大股悍贼相持,应须局势稍定,侍乃能移出山外。鲍公一军将来总宜渡湖赴浔,恐建昌贼锋由樟树而指瑞、临也。
致毓中丞 咸丰十一年二月初九日
建昌黄印山太守请援一禀,目不忍睹,口不忍读。弟久欲派大支劲旅往援。先函商左公亲率全军以行,厥后又派朱、唐两将带护卫兵五千人以行,已函告建昌官绅矣。不料徽、休大股尽窜婺源,欲由景镇续犯江西。左京堂全军分起赴婺,大战于甲路地方,幸获全胜。左公又以汪村一路空虚,嘱弟处派人防剿。弟因派朱、唐二将会同张凯章观察进攻上溪口,所以堵汪村之来路,即所以分婺源之贼势也。因此一大波澜,不特左军不能遽为抚、建之行。念建昌数十万生灵围困孤城,危如累卵,寸心若焚。必须婺事稍定,弟移驻东流、建德,然后腾出鲍公一军作为游兵,或援抚、建,或调它处,届时再行飞商。
阁下办理省城防务,务恳督饬文武,先事布置。方伯虽已赴浔,德甫兄老于戎行,辅堂兄素惬众望。每炮台须派妥人主之,每炮一位,须派熟手点放。只要省城安如磐石,他府纵有疏失,尚可设法往救也。
致鲍春霆 咸丰十一年二月初九日
顷戈什哈自京中回,言京城及沿途道阁下威名甚好,至为欣慰。惟望阁下当守“花未全开,月未圆满”之戒,不稍涉骄矜之气,则名位日隆矣。
胡宫保闻抚、建有警,函止阁下不必往援北岸,甚好!甚好!请阁下即防守江边东流、建德一路。婺源来大股贼十余万,左军全行进剿。现调陈余庵带四千人速来景镇,余二千人在东建,请阁下代为照料。
复胡宫保 咸丰十一年二月十一日
楚疆之警,与七年之上巴河,八年之麻城相似,希庵应能了之。公玉体未痊,不必过忧也。此间军事,左军至婺境,猝与杨逆股匪相遇,获胜一次。侍派凯章及朱、唐攻上溪口,获一大捷,破贼梁三十余座。一则乘虚思取休宁,二则袭清华街股匪之尾,使杨逆狼顾其后也!日内尚不能移营。
复张凯章 咸丰十一年二月十三日
接来示,知休宁已克,皆由上溪口猛打之效,欣慰无既。徽州府城之贼或亦可遁。无论其遁与不遁,休宁易守,徽城难守,终可为我所有也。
目下所虑,伪侍王在婺源与左军相持,贼多兵少,恐有疏失。或往援婺,或不往援婺,二者请阁下卓裁。如往援婺,则阁下带八营由上溪、浙岭而赴清华,留一营于渔亭,辎重全留渔亭。唐桂生带三营守渔亭,娄、宋六营守休宁城可也。如不往援婺,则阁下一军分守休城、叶村两处,或专守休城,娄、宋六营仍守渔亭,唐回祁门。二者请酌裁,迅速示复。
致娄峻山 咸丰十一年二月十四日
休宁克复,是皖南一大转机。贵营功绩甚伟,至为欣慰。徽州府城远不如休城之坚固,地势亦不如休邑之雄秀。只要坚守休城,不过一、半月,徽贼将不攻而自退。目下老湘营将赴婺源夹击清华街之贼。所有休城防守事宜,责成阁下四营专办。
复胡宫保 咸丰十一年二月十五日
黄州失守,武汉危急,不谓事局糜烂至此!南岸亦极决裂,左公分八营在甲路者,营盘失陷。建昌援兵再挫,府城恐不能保。江西省城涣散之至。张方伯赴浔料理洋商事件;李辅堂告病请开缺回籍。人人皆怀“寇至即去”之心,可危!可忧!吾二人亲见楚军之所由盛,恐不幸又见其衰,言之慨然!
复毓中丞 咸丰十一年二月十五日
官军大破上溪口贼巢,克复休邑城池。正在得手之际,本拟进攻徽郡,不料左军分八营在甲路者,被贼围营,溃退黄港堆地方。不知与左公自带之四营会合后,尚能站住否?弟于初八日附奏,移驻东流、建德,腾出鲍超援剿皖北,援剿抚、建云云。兹左军既挫,饶、景、浮梁万分危急,则鲍军又当先援景德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