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书札卷十八(第12/12页)
敝处昨日奏片亦略提数语,未敢畅言。盖楚军向来和衷之道重在函商,不重在奏请也。诸祈心鉴,速赐复示。顺问台安,不具。
复李少荃中丞 同治元年五月十九日
接初七日未刻信并公牍各件,知南汇得手,浦东肃清,虽松江危急,大局当可支持。惟湖州于初三日失守,日内必且添贼至沪,殊以为虑。
洋兵近状何如?与他军相处,惟胜则让功、败则救急二事,最足结人欢心。处洋兵尤宜在此等处加意。密件此际只可秘而不宣。沪薇一席,继者殊难其人,阁下且当隐其短而用其长。嘉定退兵一案,尊疏似推崇薛部而诋斥西兵。鄙意薛部似亦非能坚守者,惧因此失欢也。
此间诸事平顺。惟多公全军援秦,不克由九洑洲会攻金陵,所关甚大。舍弟兵仅逾万,前逼城贼,后御援贼,单薄可虑。鲍公初四日获胜后,步步进扎。杨七麻兄弟共三伪王部众二十万之多,闻鲍公之力足以制之。芜湖空虚,已拨王可陞一军防守。
蔡少彭来皖住八日,果贤明司道,其嗜好亦已净绝,已嘱其迅速入粤。并寄语筱泉,不特不必来皖,并不必至南昌。彤翁已至沪买舟赴粤否?敞函交到否?客卿固难集事,然得黄,赵、蔡、筱四人,皆一时妙选,彤公当可无为而治。筠公授苏松粮道,已函请其速来,黄鹤汀计已自湘起行矣。会防局费可减而不可损其体面。杜公诗云:“高马勿唾面,长鱼勿损鳞。”旨哉言乎!复问台安。
复陈作梅 同治元年五月十九日
芜、太克复,舍弟不候拙信,进兵太快,多公又不能南渡会剿,仆方深以为虑,幸闻厚庵将到,希帅全愈,复用欣慰!一至八月,决计请希帅渡江会攻金陵,不知届时淮甸诸务料理粗毕否。金陵不宜围攻,宜断粮道,来示所筹乃不易之理。然非先得九洑洲,无从下手也。台旌目下尚难归省,似宜先派人回家一问消息,已遣卒去否?
复李希庵中丞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日
玉恙全愈,至慰至慰!厚庵闻亦将到金陵,一出已安排,正生、正旦将出台矣。多公援秦之举,鄙意可不必亲行,雷镇似足了之。顷飞函与之熟商,抄稿呈览。官相既已会奏,多公又于十五日专奏,朝廷亦深以秦、晋完善为重,此举断难中辍。鄙人特以大局所关,缓急之际,安危系焉,不得不一进刍言耳。
一至八月,务求台旆南渡会攻金陵。苗练、捻党诸务,乞于六、七月摒挡就绪。天下有非常之懒,其了事必有非常之速。倘有不了者,并恳预筹替人,至要至祷!宿松桃今日买到,远不逮前年之美,专丁送呈。桃不甚天,不知之子肯归否?即问台安。
复毛寄云中丞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一日
多军决计援秦。九舍弟孤军深入,前拒金陵城贼,后防苏浙援贼,殊为可虑。陈由立逃奔河南,回湘招勇,求阁下立斥停招,派员押回敝处。参折已咨达冰案,兹将密片抄呈。此风一开,各处军纪皆弛,所关极大,弟不能不认真严办。并求阁下将郑阳和撤营押回皖中,俾弟法令得行,至恳至恳!诸惟心鉴,顺问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