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日本人的满洲梦(1926年12月~1936年12月) 捉蒋行动(第9/10页)

按分工,东北军负责临潼这边,第17路军负责西安。西安那边没这样惊险,蒋介石带来的几个将领都被抓了。

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通电,提出停止内战、建立抗战政体、保证言论自由、释放政治犯等多项主张。

南京乱作一团。

孔祥熙、宋子文、宋美龄等力主和解,而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代表的众多人倾向于讨伐。

很多人说:何应钦是为了逼张杀蒋,自己取而代之,所以在当时力主讨伐。甚至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在南京,主张讨伐的只有何一人。其实恰恰相反,在当时,主张讨伐的人比主张和平解决的人多得多。

经过一番商量,最后在会上通过了起兵威慑西安的决议。什么事都需要搞两手准备,所以南京这边又决定以党内元老于右任为宣抚大使,冲西安做招手状。

紧急中,还把在国外的汪精卫召了回来。自从1935年遇刺后,汪就自动下来了。此时他正待在意大利。

事变爆发后,各国反应不一:苏联那边,斯大林认为,西安发生的事,很可能是日本的阴谋!莫斯科反对杀蒋,那样只会使日本人受益。斯大林认为,中日战争一旦爆发,中国需要蒋介石领导抗战。态度关键的中共,经反复讨论,最终决定和平解决事变。

东京那边也蒙了。

事变转天一大早,首相广田弘毅得到消息,说中国出事了,蒋介石在西安被张学良逮捕了。广田一下子没反应过来,问秘书:谁逮捕了谁?随后立即召开内阁会议。而早上6点,外务省那边已经开了个紧急会,在有田八郎主持下,这个会开了4个小时,到上午10点多才达成一致意见,说起来有点可笑,这个意见就是:先确定消息是不是可靠。

无论广田,还是有田,都认为:蒋介石很难顺利返回南京,他几乎死定了。他们判断:事件爆发后,中国各地的新军阀必定趁机倒蒋,中国将陷入大内乱!

他们失算了。

中国这边,各地通电,希望事变和平解决,然后一致对日,包括蒋介石的那些对手。

在东京伸着脖子的观望中,西安迎来了宋美龄、宋子文等人。蒋介石和宋美龄的恩爱,很多人都知道,那不是一个传说中的爱情买卖,而是一个实在的爱情传奇。

见到宋美龄后,蒋潸然泪下:你怎么来了?入虎穴矣!

宋美龄许久没有回答,最后说:宁抗日,勿死敌手。

蒋介石望了望天。

平安夜,作为基督徒的蒋介石,接受了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条件:

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派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圣诞节那天,张学良亲自陪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飞向另一个古都,从此张学良开始了令人叹息的监禁岁月。人生之传奇,命运之跌宕,莫过于此吧?蒋介石觉得张学良犯了时代性的错误,其次是对蒋个人的冒犯。这让蒋终身都无法原谅这个小兄弟。

历史就这样,在1936年年底猛地转了一个弯!

[1] 长州藩以山口县为领地,后来长期把持日本陆军;另一藩为鹿儿岛的萨摩藩,主导海军。

[2] 《每日新闻》的前身。《每日新闻》是日本非常普遍的一份报纸,也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报纸。资本金为41亿5000万日元。1872年2月21日在东京创刊, 1911年3月1日同《大阪每日新闻》合并。

[3] 鲁登道夫著,《总体战》全书共七章。第一章“总体战的本质”,第二章“民族团结精神是总体战的基础”,第三章“经济与总体战”,第四章“军队的兵力及其内涵”,第五章“军队的编成及其使用”,第六章“总体战的实施”,第七章“统帅”。鲁登道夫(1865~1937),德国将军,军事战略家。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并率部取得赫赫战功。一战后被解出军职,从事政治和写作。

[4]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陆军中的法西斯军官团体。鼓吹为推进国家改造和建立军部政权的宗旨,应不惜使用武力。提出“战争乃创造之父,文化之母”,主张以武力解决所谓的“满蒙”问题。

[5] 1936年2月26日黎明时分,以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的第一师团第三联队为中心的1500名日本军人,袭击了首相官邸等数处枢要部门,杀害了内大臣斋藤实、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和大藏大臣高桥是清,重伤天皇侍从长铃木贯太郎,之后占据永田町一带达四天之久。这些人起事的目的是“尊皇讨奸”,实行“昭和维新”,实际上起事的缘由却是皇道派与统制派之间、部队军官与幕僚军官的长期倾轧,以至最终反目,酿成震惊天下的突然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