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7/11页)
20.修昔底德,1.138。
21.希罗多德,6.11。
22.准确时间不详。
23.希罗多德,6.76。
24.希罗多德,6.21。
25.希罗多德,6.104。
26.希罗多德,5.105。
27.斯特拉波,15.3.18。
28.希罗多德,5.35。
29.希罗多德,6.1。
30.希罗多德,6.42。
31.《亚斯那》,30.6。
32.《亚斯那》,32.3。
33.希罗多德,7.133。
34.希罗多德,6.61。
35.希罗多德,6.95。这次远征出动了600艘三段桡船,但是希罗多德没有告诉我们派出军队的数量。马拉松战役中被杀死的波斯士兵有6400人,大部分来自中军。由于中军一般占总数的1/3,又因为并非所有远征军都被派上战场,因此推算这支部队可靠的总人数可能在2.5万左右。
36.希罗多德,6.94。
37.希罗多德,6.97。
38.这些时间分别来自于各种零散的线索。关键问题在于马拉松战役究竟是在8月还是9月进行的——没有任何材料特别指明这一点。经过权衡,大量可能性彻底倾向于8月:假如按照某些学者的看法,战争打响在9月,那么达提斯渡过爱琴海的时间实在长得令人难以想象。
39.保萨尼亚斯,7.10.1。
40.普鲁塔克,《斯巴达人言论集》。这则格言出自德马拉托斯。
41.亚里士多德,《修辞学》,3.10。
42.希罗多德,6.106。
43.传说菲利皮德斯从斯巴达急忙赶回雅典的内容记录于公元2世纪的散文作家卢西安《论问候中的错误》(3)。一般来说他是一名理性主义者,他对有关马拉松战役的各种说法中牵强附会的地方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例如在另一篇文章中他嘲笑了有关潘神参与这次战争的看法。这说明菲利皮德斯返回雅典的说法被古人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虽然拉曾比曾经对此提出质疑(1993,52页),也难以指出其中的原因。斯巴达人的计划对于雅典人来说至关重要(当然对波斯人来说也同样如此),所以菲利皮德斯不太可能有心情在斯巴达享受卡尔涅亚节日的快乐。显然跑回雅典的旅程对于这个已经筋疲力尽的人来说毫无疑问是万分艰难的——因此这可能促使他产生疯狂的幻觉,认为自己在回程中看到了潘神,而非在路上的真实境遇。
44.这句话非常有名,以至于后来成为希腊人的谚语。在拜占庭题为《苏达》的百科全书中反复引用这句话,并注明这句话的出处来自于马拉松战役。虽然《苏达》编辑成书于公元10世纪,距离马拉松战役已有1500年之久,但事实上它所转录的这句谚语明显非常古老而且广为人知,大多数历史学家都承认它的准确性(虽然并非所有人都这样认为:例如参见施林普顿)。进一步的证据——除非认为是某种省略——希罗多德对这次著名战役的记载没有提到任何有关骑兵的内容。显然,即便达提斯留下一部分骑手,但也不足以对结局产生何种影响。
45.在另一种理论中,骑兵被派出征收粮草,或者被淹死在水中,都不足信。但为何在这样的战役中全部骑兵都在半夜的时候被转移走呢?
46.希罗多德,6.112。
47.没有直接材料说明地米斯托克利是十将军中的一员,但是在普鲁塔克记载阿里斯提德生平的文章中(5)强烈的暗示了这一点,这一段文字描写两人在马拉松战场上作战的地位相当——而阿里斯提德明确地是本部落的将军。因为地米斯托克利是当时的执政官,他强烈支持反波斯政策,很难想象出他的部落能投票选举别人取代他。
48.阿里斯提德,3.556。
49.普鲁塔克,阿里斯提德,18。这一段引用了后来斯巴达方阵在普拉塔亚战役中的铭文。
50.保萨尼亚斯,1.32.6。
51.希罗多德指出有人用盾牌,但是因为希腊人使用的盾牌是曲面的,而反射阳光需要平面,因此似乎不可信。信号从潘泰利孔山传出的说法也是一种根据当地实际地形的假设。
52.希罗多德,6.116。
53.希罗多德,6.109。
54.希罗多德,8.105。
55.保萨尼亚斯,1.29.4。
6黑云压城
1.选自柏拉图讽刺短诗《论埃雷特里亚人在波斯的流放》。
2.德马拉托斯从斯巴达逃亡出去的具体时间不详。最可能在公元前490年9月到次年9月之间,当然也可能在稍晚的时间里。
3.希罗多德,1.136。
4.柏拉图,《亚西比德篇》,121d。希罗多德(1.136)和斯特拉波(15.3.18)认为波斯男孩从5岁开始接受全日制教育;柏拉图则在上文所引用的段落后认为这种教育从7岁开始。
5.克忒西阿斯,54。
6.虽然希罗多德(7.2—5)认为薛西斯在大流士准备出征埃及之前没有被立为储君,但是在比他时代更早的一件壁缘浮雕上(至少不晚于公元前490年),薛西斯被描绘为站立在大流士身后头戴王冠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