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滇缅反攻(1943年10月~1945年1月)(第9/14页)
何绍周向第8军各部队长发出命令:“查各部队对于9月2日军部‘怒字第33号命令’仍未彻底达成,依限肃清松山附近之残敌殊有未合。兹再重申前令,务彻夜攻击,期于明日内一举扫清,除呈报长官部予以宽限外,仰各部队长不得再违致干法令为要。”
也就在这一天,已苟延残喘的日军拉孟守备队代理队长真锅邦人以死去的金光惠次郎的名义,向芒市第56师团司令部发去自松山被围攻三个月来的第一份求援电(此前只是报告战情,并没有讨援兵)。
但无论是芒市方向,还是龙陵方向,日本人都不可能派来援兵了。
打到9月5日,第82师第244团一个营来援,这是第8军现部队中最后的力量了。
这天的黄昏时分,在未高地(日军称之为里山阵地)指挥战斗的真锅邦人,清点了一下人数,只剩下50多人了。真锅把军旗缠在腰间,在射杀众多远征军士兵的机关枪中队长只松茂的掩护下,带着联队本部的几个人,先期退往黄土坡3、4号高地。
入夜后,只松带着上等兵早见政则等三人,也向3、4号高地靠近。
走着走着,对面传来一个日语声音:“谁?!”只松立即下令射击。因为他们知道对面的人是中国士兵。日军的口令是——问:“拉孟?”答:“腾越!”那是一名中国哨兵,他来不及开枪,掉头想跑掉时,腿被铁丝网挂住,被早见政则刺死。早见等人也跑散了。早见先是遇到两个同伴,并捡到了几枚美式手榴弹,由于不懂美日手榴弹的区别(美式手榴弹打开保险后,投出去即爆炸;日式手榴弹,打开保险后,还需要在硬物上撞击一下引信,投出去才会爆炸),这两个同伴被打开保险盖的美式手榴弹炸死,引来了中国士兵。早见现学现用,打开手榴弹保险后,迅速投出去,在烟雾掩护下,往3、4号高地逃去。在路上,被一颗流弹击中大腿。早见一瘸一拐地来到一条战壕边,趴下去,探头朝战壕里望,与两名抱着枪抽烟的中国士兵的目光正好对上。
早见怪叫一声,一翻身,滚入茂密的草丛。
藏在草丛中的早见,这时候看到中国军队的一颗照明弹高高地打起来,照得夜空如同白昼。
中国军队的最后的攻击开始了。
四周的阵地一片枪声。不知过了多久,早见听到一个同伴的声音:“我被打中啦!”拨开草丛一看,是真锅的传令兵中村种次郎,虽然早见给他包扎了伤口,但这名传令兵还是死去了,在死前,喊了一声:“妈。”
早见狼狈地继续向3、4号高地摸去,路上又遇见两名抬着机枪的中国士兵。早见袭击了这两名士兵,最后一路爬到了目的地,4号高地半山腰的一道日军战壕。在那里,见到了同样受伤的中队长只松大尉。他们躲在壕沟里,前后两个方向枪声都十分激烈。没多久,一名日军士兵跑到战壕边,说:“你们都耽误了!不应该撤到这里来,整个阵地已经被包围,敌人已经从反斜面冲上来,正从山顶上往下投手榴弹,撤不下去了!”
从贵州带着新兵而来的补充团团长王光炜接替了第103师第309团的职务,带着人复攻3号高地。第8军直属搜索营第1连主攻4号高地,已夺取了大半个阵地;第82师第245团一部,则从两个高地的结合部插进,从反斜面袭击4号高地。
真锅邦人带着军旗退到3号、4号高地下面斜坡上的马鹿塘,这是9月6日晚8点的时候。走之前,叫联队本部的人,向两个高地上残存的重伤员发作为毒药的放融化升汞片,有的饥饿的伤员抓住就往嘴里塞,结果很快就丧命;有的则拒绝以这样的方式自杀,对联队本部的人说:“直接开枪杀死我吧!”
真锅在马鹿塘见到了炮兵小队长木下昌巳。
没多久,上等兵早见政则利用夜雾穿过中国军队的间隙,也再次侥幸地逃到马鹿塘。
马鹿塘,日本人所称的横股阵地,他们的残部只有80多人了,其中还没受伤的战斗兵只有八人。
松山地区又下起了雨,虽然不是很大,但非常绵密,冲散了一些阵地上的火药味。
这时候,日军拉孟守备队的阵地,只有马鹿塘、1号和2号高地以及3号高地的一角了。
9月6日这一天,卫立煌给第8军军部下了一份措辞舒缓的电令:“希予最短时间内,肃清残敌……”这一次,他没要求第8军在限定时间里完成任务,而是说“最短时间内”。显然,卫立煌作为沙场老将,知道全歼日军在即,第8军也已疲惫不堪,在连续一个月的督促后,这时则需要安抚军心了。但军长何绍周大约作了相反的理解,认为卫立煌仍在督促他,以坠马受伤为名而只身离开松山,回昆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