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用心(第6/7页)

孙思邈笑了:“阁下聪明了许多。”

李八百摆手笑道:“兄弟虽聪明了,但比起孙兄,还差了好大的一截。”眼珠转动,他回到话题道,“其实桑洞真死了,对孙兄只有好处的。孙兄难道不知?”

孙思邈脸上迷雾更浓:“好处?阁下不像是将好处分给别人的人。”

略带嘲弄,孙思邈又道:“帛锦信你,被你砍了一只手臂;桑洞真信你,被你送到了死地;你举荐王远知做四道之首,暗中却把他打入万劫不复之地。阁下若还是说这种好处,我真的受用不起。”

“孙兄怎能和他们相比?”李八百叹道,“兄弟我有苦衷的。”

孙思邈跟道:“你有苦衷?你也有苦衷?你的苦衷好像都给了别人。”

李八百闻其讥讽,脸好像有些发黑:“孙兄取笑了。你难道忘记了,我们道中还有个张裕?”

张季龄听到这里,颤动了下,但仍旧没有抬头。

冉刻求一直盯着张季龄,心中蓦然有了分悸动。那种感觉突然而来,让他竟忘记了危机四伏,只是专注地看着张季龄。

可张季龄还是低着头,不知是烛火在晃还是怎地,身影看起来有些发抖。

孙思邈皱眉道:“这和张裕有什么关系?”

“孙兄应该知道,兄弟要重建四道,当以孙兄、张裕、王远知,加上不成器的兄弟我作为人选。其余几姓,难成气候。”

李八百一声长叹后又道:“王远知的茅山宗最近规模最宏,但有一半是借助朝廷的力量,而且王远知看起来对朝廷很是依恋。可张家素来都是不愿意和朝廷扯上关系。张裕知道兄弟想让王远知加入太平四道,就想退出四道……兄弟我当然不想大业就这样夭折。”

“因此阁下为大局着想,想方设法打击茅山宗,利用我帮王远知迷途知返,脱离朝廷,弄个皆大欢喜?”孙思邈讽刺道。

李八百受之无愧道:“正是这样。孙兄既然能从宫中出来,就说明兄弟总算没白努力。孙兄这般本事,也不枉兄弟我两次把太子交到你的手上。”

“好算计,果然好算计。”

孙思邈叹道:“阁下巧计迭出,环环相扣。如今看来,不但挑动了陈国朝中内斗,还安抚了张裕,又让王远知改过,顺便又把取代茅山宗,进入陈国庙堂的好处给了我,看来阁下在通天殿定下的计划,一步步地接近了现实。”

默然片刻,他补充道:“这么想来,接着阁下就该让四道合心,图谋一统天下的大计了?”

李八百笑得似乎合不拢嘴:“孙兄果真聪明,终于明白了兄弟的用心良苦。”

“可古人云,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阁下如今还和我谈心,当然还需要我做点事情了?”

李八百缓缓道:“我知道陈国天子对孙兄不错的。”

“你知道?”孙思邈目光闪烁,又重复道,“你知道?”

他突然发现这个李八百知道的也实在不少。可他蓦地发现,他对李八百知道的实在不多。

“我当然知道。”李八百很是诚意道,“我若不知道孙兄和陈顼的那一层关系,如何会放心把孙兄送到宫中呢?”

“阁下费尽心思将我送到陈国天子身边,当然不只是让我得到些好处,阁下想必也要收取些利息?”

李八百放下了茶杯,叹道:“孙兄果真明白的。”

“我明白的。”孙思邈喃喃道,“你想让我想办法先将《太平经》进献,如果陈顼支持我等的太平大道还好说,若是不行,就让我直接干掉陈顼?反正无论陈叔宝还是陈叔陵,你若摆布起来总是轻而易举,那时候陈国就在李兄的手上了。”

突然想到宫殿中的那个笼子,孙思邈皱了下眉头。

“全中!”李八百鼓掌赞道。

冉刻求一旁听得虽一知半解,但越听越是心惊,忍不住道:“你痴人说梦!”

张季龄身躯微震,却还没有抬头。

李八百终于看向了冉刻求,笑道:“这位大英雄有何高见?”

冉刻求不理他讥讽,冷笑道:“李八百,你不要以为天下人均入你的圈套,要听你使唤。孙先生绝不会答应你的要求!”

李八百又笑:“真的?你为何不问问孙兄?”

冉刻求霍然望过去,本想询问,可见到孙思邈微笑的表情,心中一惊,喏喏道:“先生,你不会听他的,是不是?”

孙思邈不语。

房间中满是让人尴尬的静。

冉刻求突觉一阵茫然,竟也不能肯定孙思邈的选择。所有事情变化千万,计谋层出不穷,他这种人物,一时间真的不明白孙思邈究竟何去何从。

李八百哈哈笑道:“冉刻求,你还是天真了些,一辈子也难和孙兄看齐的。孙兄不急于回答,因为他知道已没有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