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战擒二王(第15/27页)
不管有没有意义,单雄信还是向各郡派去了信使,让他们守住,万万不能落入唐军手里。
很可惜,那已经只是单雄信的美好愿望了。世局还在不断恶化,继洧州长史张公瑾七月降唐后,洧州刺史崔枢八月也降了唐;九月,显州总管田瓒又带着他镇守的二十五州降唐,尉州刺史时德睿带着他镇守的七州降唐,筠州总管杨请降唐;十月,王世充的大将军张镇周又降唐……
仅仅三个月,洛阳周边的郡县,竟然全都在唐军手里,李世民的从东南西北围攻洛阳的策略,大获全胜。
洛阳,成了一座孤城。
“该是攻洛阳的时候了!”李世民想。
王世充不是傻子,眼见自己的人纷纷倒戈,也只有将自己的野心收敛,暂时屈服了。他想到了向李世民求和。
忍气吞声,扮猪吃老虎,这两招,王世充曾在李密身上用得游刃有余。
当时,为了对付宇文化及,王世充低声下气,与李密商讨一起联盟,还说只要灭了宇文化及,他王世充愿意归附李密。当然,那时候的李密,并没有愚蠢到相信王世充会归附他,但他觉得结盟不是坏事,可以互相利用。
王世充在李密面前的奴颜婢骨,让李密轻了敌。最终,宇文化及是被打败了,可李密也被王世充利用,葬送了瓦岗军的大好前途。
此次,王世充又想把这招用在李世民身上。然而,李世民不是李密,况且李世民根本没有和王世充结盟的想法,更没有利用他的必要。可是,李世民也没有拒绝王世充提出的谈判,和敌人谈判,也是掌握敌情的好途径。
两方隔着洛河谈判。谈判双方隔河而望,只由两方的使者传话,传话地点就在洛河桥中间。
这种谈判形式是李世民提出的,让王世充用“低声下气”迷惑李世民的想法落了空。更让王世充感到污辱的是,他这郑国皇帝都亲自出马了,可和他谈判的唐军代表,竟然不是李世民,而是长孙无忌。
王世充有一刻,后悔没有让儿子王玄应(郑国太子)或哥哥王世伟(郑国楚王)出面,不过一想,此时是自己想要求和,也只有委曲求全了。可就这么委屈,也没达到他想要的目的,在他说出双方遵循和平原则,互不侵犯时,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坚决反对,称绝对不可能,还说此时他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投降。
“投降?”王世充拼命吞咽了一口唾沫。一句“投降”让王世充所有的幻想都破灭了。
“你去告诉他们,除了投降,其他条件都答应!”王世充只好又退一步。
结果,使者带回的消息却是:“除了投降我们秦王能接受,其他条件一概不能接受!”
“你们就那么自信能打败我们?”王世充快要骂娘了。他想,怎么会一点缓和的余地都没有呢?
“你们能确定赢得了我们?”王世充硬着头皮,又让使者带去了这句话。
可带回来的是:“那就试试看吧!”
这种谈判,没有比长孙无忌更合适的了。甚至说,这都算不上谈判,只能算是对郑国,对王世充的最后通牒。
和谈是建立在双方力量差距不大的基础上的。王世充却天真地在自己将要亡国时,提出求和,李世民怎么可能答应?
“我们和郑国,和王世充的矛盾,只有用战争才能解决!”李世民冷笑说。
一厢情愿的和谈,不可能成功。王世充再次没有了主意。然而,很快他就知道,已经没有时间让他考虑除了战争以外,还怎么保国,保他的皇位了。因为他的頧辕县又被秦叔宝、王君廊率领的唐军攻克了。
頧辕县的攻破,让頧辕县周围的州县也纷纷归顺。
“难道?只能投降一条路了?”王世充喃喃道。
“还有一条路可走!”单雄信突然说。
“什么路?”王世充急忙说,“快说!”
“向夏王求援!”单雄信说。
王世充刚刚还黯淡无光的眼神,瞬间亮了……
第四十六节 虎牢关战役
(10)
王世充的郑国完全失去了独自对抗唐军的能力,面对一座座城池的丢失,不得已接受了单雄信的提议:向夏王窦建德求援。
或许是一连串的打击,让王世充没了自信,在向窦建德求援,和窦建德结盟上,他也有了畏惧,生怕自己会像李密一样,为窦建德做了嫁衣。可不和夏王窦建德结盟,自己只有被李唐吞并了。
“夏王有仁义之师之称,陛下大可放心!”单雄信看出了王世充的担心。
王世充一想,确实如此,那窦建德为人仗义,很看重天下人对他的看法,“面子”是他的软肋,自己正好可以利用他这个软肋。说不定这次不仅会解困,还能将窦建德吞并。
王世充越想越开心,简直就是心花怒放了。他自信自己比窦建德更会耍心眼。再说了,他还有别的选择吗?于是,王世充派使者——长孙安世向窦建德求救。当然,在那封给窦建德的求援信上,王世充发挥了他的特长,抬高窦建德,贬低自己,给窦建德戴高帽子……他知道,窦建德吃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