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战擒二王(第26/27页)

洛阳归唐后,就在他们犹豫要不要去拜见秦王时,李世民和长孙氏来到了他们的府邸门口。

“这家好像是旧识,我们进去看看吧!”李世民说着,下马与长孙氏一起向韦府走去。

(17)

韦府的门房老头打开门,看到门口站着几个手拿刀剑的人,吓得脸色煞白,连退几步。

“老人家,不要怕!快去通报!”李世民的随从对门房老头说,“我们秦王和秦王妃来了,看你们家老爷来了!”

门房老头嘴唇哆嗦着,在看了看一脸微笑的李世民和秦王妃后,先是扑通一声跪下,连呼几声秦王、秦王妃,接着跌跌撞撞地跑去通报。

韦家人如何经过一番手忙脚乱,如何来迎接秦王和秦王妃,不用说,肯定是恍恍惚惚,心惊胆战,欣喜若狂,战战兢兢……总之,直到把秦王、秦王妃迎进府里坐下后,这才从恍惚中清醒过来。只是,依然兴奋和紧张到不能言语。

李世民一进府里便四处看着,心里慌慌乱乱的,直到那高高瘦瘦的韦珪出来跪拜,他的目光才不再飘忽,看着她,脸上露出笑来。

韦珪微微抬头,在看到李世民的刹那,脸上露出了似哭似笑的表情,她嘴角微微上翘,双眼含泪。面前这个男子,就是唐朝皇帝的儿子,太子的弟弟——是被洛阳百姓传神了的秦王,不再是儿时那个稍显瘦小,一脸稚气,叫她姐姐的小男孩了。

“是我的韦姐姐没错!是,没错,是韦姐姐!哈哈……”李世民大笑两声,“是我的韦姐姐,没变!一点都没变!”

李世民也有些语无伦次了。他看着韦珪,什么地方变了呢?对,是眼神。她的眼神不再像一汪清泉,而是多了些阴霾。好在,透过那层薄薄的阴霾,李世民还是看到了十多年前,他情窦初开时,想要娶的女子。

“还好吗?韦姐姐!”李世民又说。

在韦珪面前,李世民完全没有了秦王的威严,虽然从韦珪的穿着打扮,以及从她那掩饰不住哀伤的眼神,知道她过得不好,可他还是这么问着。这与其说是问话,倒不如说是他们之间的暗语。曾经,他每次见到韦珪,都要问上一句“还好吗?韦姐姐”。而韦珪总是冲他甜甜一笑,“当然好啦!你呢?”

这次,韦珪没有冲他甜甜一笑,也没有问他好不好,这还用问吗?秦王,刚刚打了大胜仗,拿下洛阳的秦王,能不好吗?不过,她又该怎么回答他呢?

“多谢秦王关心!小女……唉!一言难尽啊!”

或许是见女儿半天没有回秦王的话,韦珪的父亲便替女儿说了起来。他从杨玄感起义失败,李家被诛杀说起,一直说到了韦家受到牵连,韦珪和韦珪的女儿进宫做了宫婢,还要说李渊父子建唐,韦珪成了第一批赦免的宫婢时,涨红着脸的韦珪,红着眼睛打断了父亲的话。

“父亲!不要说了!秦王、秦王妃……”韦珪用楚楚可怜的眼神,看了李世民和长孙氏一眼后,小声道,“会不爱听的!”

韦珪那略带哀伤、楚楚可怜的眼神让李世民的心一痛,恨不得一把将她拉进怀里。

长孙氏从李世民的眼神里,看出了夫君的心事,知道李世民对这个可怜的美貌女子既动了恻隐之心,也生了情愫,心里酸酸的。可很快,她就理解了李世民,甚至爱屋及乌,喜欢上了韦珪,她握住韦珪的手,安慰她,陪她流泪。

两个女人很快就热络起来,在一旁轻轻地说起了悄悄话……李世民心里一喜。

从韦家出来后,他们又接着去给百姓送粮,直到把那一车粮食送完。

晚上,偎在李世民怀里的长孙氏主动说起了韦珪,说起了韦珪可怜的身世,禁不住又流起泪来。

“姐姐的命可真是太苦了!她还那么年轻,那么漂亮,夫君就不在了。如今只能带着女儿住娘家。可出嫁的女儿,怎么能长住娘家呢?父母还好,不至于赶她走,可她那哥嫂,定不会给她什么好脸色。这不跟寄人篱下一样吗?听她说,她父母还想让她再嫁……”

长孙氏或许是从韦珪的遭遇想到了自己,想起了父亲长孙晟去世后,母亲、自己和哥哥被同父异母的大哥赶出家门,走投无路时,不得不投奔舅舅高士廉,竟抽泣起来。

李世民自从韦府出来就一直心事重重,此刻见长孙氏说起韦珪来掉眼泪,心里也更难受了。他一边为她抹泪,一边说:“但愿她再嫁时,所嫁男人对她好一点!”

“可谁知又会嫁到什么样的人家呢?嫁过人,还带着个女儿……哪个男人愿意娶这样的女人?”长孙氏说完,突然凝视着李世民说,“夫君有没有想过娶姐姐?”

李世民被长孙氏这么突然一问,瞬间红了脸。

“娘子何出此言?”他说,心怦怦乱跳,不知是不是长孙氏看出了他的心事在试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