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战擒二王(第24/27页)

没有看到李勣之前,单雄信还以为在刽子手将刀举向他头顶的那刻,会有人来叫停。可当他看到李勣颓丧着脸来到他面前时,他便知道,自己这次必死无疑了,他冷笑一声,讥讽道:“我就知道你没有救我的能耐。”

李勣面露愧色,流泪道:“死,我不怕,只可惜不能陪兄一道死。因为我既已许诺为国捐躯,就不能随意处置自己的生命。何况,我死了,兄也去了,谁又去照顾嫂子和侄儿侄女呢?”

单雄信一听,自己错怪李勣了,眼眶一湿,正要说话,只见单雄信拔出身上所带尖刀,撩起衣袍,一刀下去……大腿上一块血淋淋的肉被他拿到了手里,周围观斩者一片惊呼,就是刽子手也惊得连连后退两步。

“兄吃了弟的这块肉,弟将随兄一起入土,也不枉我们兄弟一场,弟也算没有违背我们当初的誓言。”

李勣说着话,将从自己腿上割下的那块肉,递给了单雄信。

单雄信泪流满面,说不出话来,他接过那块肉,塞进嘴里,大口大口地咀嚼着,泪水、血水、口水混杂在一起。单雄信在使劲吞下那块肉后,对李勣说:“我相信你的话!好兄弟!不枉我们结义一场!既然我不再有今生,但愿来世我们还是兄弟!”

“好兄弟!”李勣一把抱住单雄信,两个八尺男儿,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在场的人全都感动得泪水涟涟,背过身去。

“来吧!”单雄信对刽子手大声说,“下手准点!”

“兄弟!好走!”李勣大喊一声,声音在旷野里回响……

随着王世充的十四员猛将被斩首,那被李世民围困了七八个月的洛阳,彻底换了主人。

王世充用他的城池、财富、将领的生命,换得了自己的暂时苟活。而窦建德由于“宁死不屈”,誓不降唐,最终被押回长安斩首。

王世充和妻儿、兄弟被流放蜀地,原以为自己的命保住了,谁曾想,在流放途中的雍州,王世充被一伙人以传皇上圣旨为名,带到了一个地方,乱刀砍死。

带人砍死他的是定州刺史独孤修德。独孤修德的父亲独孤机曾是王世充的手下,被王世充以叛逃为名杀了。独孤修德是在为父亲报仇。

王世充的儿子王玄应和哥哥王世伟虽然在王世充被乱刀砍死的那天捡回一条命,但惊魂未定的他们,也没能到蜀地,中途谋反失败,被杀。

虎牢关一战,区区三千五百人,打败了夏军十万人,堪称旷古绝今。而正因这次一役擒两王,解决了两大割据势力,使李唐国威大增,也为李唐之后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十八节 韦氏入秦王府

(16)

一场战役灭掉两国,这样的胜利让李世民激动到很长时间都无法平静。洛阳百姓对他的感激和欢迎,让他舍不得离开这里。虽然长安的唐高祖李渊已经几次下诏让他速归长安,可他依然找着各种借口在洛阳逗留,甚至还令人将他的妻子秦王妃长孙氏接到了洛阳。

他的胜利,他要第一个和她分享。两个人已经好几个月没见了,一见面便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仗已打完,且夫君也要回家了,为何还要让妾来这里呢?”长孙氏羞红着脸说。话虽这么说,对李世民派人接她过来,还是很开心。

“不是想你了吗?”李世民轻声说,“拖一天都是煎熬!”

其实,想长孙氏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想让长孙氏看一看这座他没费一兵一卒就拿下的城池,还想让她感受一下洛阳百姓对他的感激和拥护。

“洛阳是个好地方,有很多美景,娘子肯定会喜欢的。”李世民说,“儿时,父皇常常带我来洛阳游玩。”

洛阳对李世民来说并不陌生,不过,并没有到李渊常带他来游玩的地步。之所以对此地有感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里曾给他留下过一段美好回忆。

“明天吗?”长孙氏微微蹙眉道,“妾想明天为洛阳百姓发放粮食!”

“发放粮食?”李世民说,“娘子放心,这事不用你去。洛阳收复后的第二日,我已经吩咐开仓放粮了!”

长孙氏轻轻摇了摇头。

“那是朝廷做的,妾想以个人名义去看望洛阳的老百姓。”长孙氏又说。

“不行!太危险了!”李世民脱口而出,“谁也不能保证百姓里面不会混有王世充的残余势力。”

“夫君放心,如今大势已定,即便有王世充的残余势力,也不敢怎么样。再说了,妾想去,是因那些被围困了七八个月的老百姓,在这段时间,很多穷人都被饿死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就是这场战争,作为战争的一方,即便是胜了,对百姓也是有罪的。”长孙氏说。

李世民唉了口气说:“娘子又妇人之仁了,战争就是这样的,现在他们已经很好了。王世充控制时,洛阳就是个刑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