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的密使(第5/6页)

值得警惕的是他下面的人。除了韦昌辉,还有石达开和秦日纲。若他们当中有人聚集起巨大的势力来犯上,那将是很可怕的。杨秀清极力阻挠这些人积蓄力量。杨秀清最不信任的是韦昌辉。他跟韦昌辉从金田村时期以来就一直打交道,他深知这人跟自己在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占领南京后,杨秀清掌握人事大权,任命韦昌辉担任首都军队司令官。把这危险人物派出去,说不定会在什么地方搞割据,或带军队打回来,要把他放在自己眼睛看得到的地方。石达开和秦日纲常率西征军在外,杨秀清已采取措施,不让他们的力量过于强大。

例如,石达开驻在安庆,逐渐受到当地人的敬仰,杨秀清感到这很危险,于是把秦日纲派去接替他,石达开被叫回天京,将韦昌辉的一部分权力委交给他。令人感到有讽刺意味的是,杨秀清越是想扩张自己的威力,韦昌辉势力反而越强大。杨秀清为增加自己的威严,决定不直接受理从前线送来的大小报告。杨秀清很快要当上太平天国名副其实的帝王了,不能事无巨细,一一亲自处理,他决定仅受理下一级机关的重要报告。下一级机关就是北王府。规定,北王府先把前线报告加以研究,分清轻重等级,然后再送往东王府。

这确实可以表明东王府高居北王府之上,谁都看得很清楚。但是,北王府因此而掌握了所有实际事务。究竟什么样的报告要送到东王府去,完全由北王府决定。于是,谁都想巴结北王府,人们都向那里聚集,韦昌辉的势力增强了。把石达开叫回天京,让他承担韦昌辉在天京垄断的一半实际事务,其目的主要是抑制过于强大的北王府。西部战线出现了严重局面,若让北王韦昌辉继续待在天京不动窝,杨秀清感到有点说不过去。东王一度曾宣布让韦昌辉去湖北督战,但又以“未能获天王准许”为由,取消了这个决定。秦日纲在安庆扩军两千人,杨秀清对此很不满,决定让罗大纲去接替秦日纲,把秦日纲扩大的一部分军队编入东王府。

不久,杨秀清决定派韦昌辉去江西。

派出去征集军队不好,留在天京积蓄实力对杨秀清也是麻烦事,杨秀清按他自己的方式权衡利弊,结果还是决定将韦昌辉派出去。韦昌辉若待在天京,北王府有可能变成反杨秀清的大本营。前线上都要派人到天京来联系,杨秀清不愿让韦昌辉掌握这样要害的工作。不能把韦昌辉长期放在同前线将领经常保持联系的岗位上,派出去也许会扩大军队,但必须要同敌人作战。

曾国藩已在南昌建立了司令部。

杨秀清一向轻视洪秀全,认为他“干不出什么大事”。

“天王派出了密使!”在听到负责情报工作的部下这么报告时,他流露出不相信的神情。

“派到哪儿?是湖北还是江西?”湖北有石达开,江西有韦昌辉。

“不是,是上海。”

“什么?上海!”

“您还记得曾在桂平洗石庵里待过的那个名叫西玲的女人吗?”

“啊,她跟金顺记关系密切,是个混血儿,很漂亮。不过,她比我们要大得多呀!”

“可能是要她到天京来管理天王府后官。”

“哈哈哈!”杨秀清大笑起来。由于两年前的“天父下凡”,杨长妹、石汀兰、朱九妹等年长妇女都已离开了天王府。天王府后宫美女成群,大概是女人间的矛盾激化,洪秀全有点对付不了了。

“如果是那个西玲,论年岁也不小,又是旧相识,而且从她性格来看,也可以胜任管理女人的工作,解决她们间的矛盾。天王也真想出了这个好主意。哈哈哈……”

杨秀清一笑置之。

这时,在上海维多商会的一间屋子里,连维材抱着胳膊说道:“天王派密使的事,看来已经泄露了……”

“您是指向西玲派密使的事吗?那看起来好像是有意泄露出去的。”连理文道。

“这是苦肉计呀!为的是掩盖向江西和湖北派出密使……天京危险啦!”

连维材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封没写完的信,那是准备寄给台湾统文的信。清军江南大营溃灭的消息传到上海,是那年(1856年)阳历六月末。向荣负伤,逃到句容,接着退到丹阳。江南大营溃灭五十天后,阳历八月九日,向荣死在丹阳。

天京解围。严格地说,这不能称之为包围,太平天国的军队和人员一直可以自由出入天京,只能说,在天京紧旁边存在着清军强大的军事基地。江南大营防守极其坚固,这个基地与其说为了进攻,不如说是为了防守。江南大营的意义就在于它的存在,当然要把重点放在防守上。

“江南大营就设在南京城边,长毛贼因此而不能向各地派遣大军。”向荣向朝廷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