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乃木希典为何坚持不主攻易攻的203高地?(第8/8页)
睦仁知道让乃木希典改变主攻方向他并不甘心,但这个裁决其实也是希望乃木希典能够去攻打203高地的,只是没有明说而已。很显然,在东北三堡的正攻法还需要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里去捕获机会,而日本已经耗不起这个机会,所以反推过来只能去主攻203高地——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哪怕是乃木希典本人和第三军做出自我牺牲。
乃木希典真是个比较顽固的人,在接到最高裁决之后,他仍然认为继续主攻东北三堡然后攻下旅顺比较有利,与此同时,乃木希典内心最后一个苦楚是无处吐露的:对于后方人们对他的谩骂,他也不得不在乎。
在第一次总攻的冒失之后,也正是为了尽量减少第三军伤亡,他不惜冒着改变日军经典战法的风险坚定使用正攻法,实际上是以较长的攻击时间来换取更低的伤亡,而他还是在国内拥有了“残杀士兵”的骂名,后方的人们自然不会知道,从军事上来说,残杀士兵的不是他乃木希典,而是敌我武器之间的“代差”。正如跟长枪对应的是盔甲,跟火炮对应的是装甲一样,能够与康得拉钦科手中这种完美的防御工事相对应的,就是那种可能让乃木希典神往过无数次的“未来型”武器——战斗机。
而现在在203高地这里,康得拉钦科已经把工事从山脚修到了200多米高的山顶,如果要攻占203高地,那就意味着必须放弃以付出几个月的心血、伤亡数万士兵所换来和坚持下来的正攻法,又回到了第一次总攻时的地面强攻,这必定会给第三军不可想象的伤亡。如此一来,即使乃木希典并不“残杀士兵”,也不得不走上这一条路了,自古战场后路必须求稳,让5万骁勇善战并且拥有用6年时间修筑的坚固堡垒的俄军留在自己主力的后路,这大概只有这支日军才敢挑战。而自古攻城必有3倍兵力,以相同的一个军的兵力去围困、去仰攻和全歼这些俄军,这个军的司令长官,大概只有乃木希典才敢挑战。但是,在已经背负骂名、连自己在后方的老婆都无法安生的情况下,残杀自己的战士,乃木希典却不能挑战!
乃木希典把他的作战计划上报给大山岩,内容是继续主攻东北三堡。大山岩同意了这个报告,他在报告上签字后转奏给睦仁,大本营自然还是不同意。现在,睦仁又要面临第二次裁决。
睦仁对乃木希典的这份计划赐下敕语:
“旅顺要塞乃敌对天险加工,地处金汤,其攻克之不易,固不足怪,朕深察汝等之劳苦,日夜轸念。然而,现在陆海两军情况为:攻克旅顺之日期不容许延缓。正当此时,闻第三军总攻击之举,得其时机,甚慰,殷切希望成功,夫汝等将卒宜自爱努力!”
就到底该攻哪里而言,睦仁做出的重要批示什么都没说,但其实他也什么都说了,那就是:他传递一种态度,一种信任的态度。
乃木希典被触动了,他完全没有想象过这份并没有按照御前会议裁决做出来的作战报告,会得到睦仁这样的敕语,会得到他这个最高首脑最高限度的放权和信任。如果睦仁以天皇的名义明令乃木希典改变作战计划,重新确定主攻203高地,乃木希典只能照做,但睦仁并没有这么做,这反而让乃木希典谨慎起来,他已经完全明白了,他其实并没有选择,接下来最重要的,不是不甘心先放弃攻占东北三堡的机会,而是先最大可能地保障歼灭太平洋舰队的机会!
东乡平八郎也行动了,在走完了那些陆海两军部门间的正式程序之后,他以私人的名义给乃木希典写了一封信,恳请乃木希典老兄能够在万难的基础上,深深体谅联合舰队目前的危局,做出更大的奉献与牺牲,去攻打203高地。
乃木希典又一次被触动了,因为这是来自东乡平八郎的信件,乃木希典一直是把东乡平八郎视作偶像的,如果说乃木希典的内心只敬服两个人的话,一个自然是睦仁,另外一个就是东乡平八郎。开战以来,他和东乡平八郎之间也一直是紧密配合的,乃木希典很清楚,东乡平八郎的原则一向是先做好自己,先从自己这里想办法,不是百般无奈,万无办法,东乡平八郎不会提出这样的请求,现在他写这样的信件,就已经说明了为了歼灭太平洋舰队,他已经尝试了所有的办法,做出了所有的努力,只有相请于第三军这条唯一的途径。
在内心的极为痛苦和挣扎中,乃木希典不得不确定了第四次总攻无论如何也要攻下203高地的信念,然而,即使是将主攻方向临时调整为主攻203高地,也不得不首先压制住东北三堡的火力,截断这里的俄军增援203高地的通道,这块整体防线上的最强阵地是怎么绕也绕不过去的,还是要首先去攻击它们。好吧,对于乃木希典的内心来说,他就把这当作能否一举攻破东北三堡的最后一次机会,只要这里的战场形势一有利,他就会抓住战机,这是他在极度不甘心中的最后一丝微弱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