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知行合一的真谛:东乡平八郎如何判断波罗的海舰队航向(第5/11页)
东乡平八郎能够确定罗长官正率领舰队一步步朝日本开来,但问题是,他能够确定的,也就只有这一点,罗长官唯一能够确定的,也就是东乡平八郎一定会想办法阻截他,具体在哪里阻截也不知道,但他不知道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关系,他反正只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开到海参崴,只要不被东乡平八郎发现,管他在哪里。而东乡平八郎就不同了,他必须在第一次相遇时就全歼实力相等的波罗的海舰队,那么首先必须保证两大舰队能够碰得上,在一个预设的战场设伏,制定一个让罗长官插翅难飞的战术,才有可能完成这个任务——也就是说,东乡平八郎首先必须提前而准确判断出罗长官如何通过日本近海,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战略战术!
这真是一个无法解开的难题,在茫茫大海上,东乡平八郎能够依靠的观测武器除了肉眼,就是望不了太远的望远镜了,这要发现一支舰队,跟大海里捞一根针并没有什么区别。当然,东乡平八郎也可以先派出军舰去搜寻,但如果派少了,肯定会被罗长官歼灭或者逃脱;派整个联合舰队去搜寻,就算能够搜寻得到,那么又不存在预设战场的问题,打不成为全歼而制定的战略战术,最大可能还是会变成海上追击战,让罗长官成功开溜。
好吧,难题总是要解开,东乡平八郎可以先采用的,是一个排除法。
首先,波罗的海舰队是尼古拉二世不远万里派来的,即使只是为了颜面,快开到日本家门口了再倒回去是不可能的,当然,再倒回去也是日本求之不得的,只要它们不来日本近海,那也是日本的胜利,所以波罗的海舰队必然会前进到底。
其次,前进的波罗的海舰队必然要最终选择一个驻泊的港口和基地,如果它选择先进攻日本以南的大清上海港作为基地,这不仅等同于俄国又向大清开战,增加一个对手,还由于大清是“中立国”,破坏一个国家的中立,有可能破坏另外一些国家的中立,爆发对俄国不利的世界大战,所以必不敢贸然进攻上海等大清的海港(波罗的海舰队的到来,朝廷一度很恐慌)。
同样的道理,如果罗长官攻入日本以南的台湾岛为基地(甲午战争后台湾为日本所占据),很快就会丧失本国陆地上的支援和补给,得不偿失,这种可能性也不存在。
因此,东乡平八郎并不需要知道尼古拉二世的那道密电,他就能够提前判断出太平洋舰队覆灭之后,波罗的海舰队的最终目的地只可能是日本以北的俄国海参崴军港,但这又有两大可能。
首先,罗长官可以从日本以西绕过,通过日本与朝鲜之间的对马海峡到达海参崴,这是最常规、最直接和总航程最短的航向。
然后,罗长官也可以从日本以东绕过,这里又能分出三个航向,它们最后也都必须通过一个海峡,分别是:
第一个,从东面绕过日本国土的大部,从日本本州岛与北海道之间的津轻海峡穿过到达海参崴。
第二个,从东面绕过日本国土的全部,从北海道与库页岛之间的宗谷海峡穿过到达海参崴。
第三个理论上的航向是连库页岛也绕过,然后再通过库页岛与大陆之间的鞑靼海峡南下到达海参崴。但无论是日俄两国都还没有用战列舰编组开辟过这个航道,自己没有走过,别人也没有走过,没有任何的数据,万一碰到水底的暗礁就只能坐等被消灭了,更重要的是对于罗长官来说,这个航道绕得太远,他离开越南的海域之后,是无法再加到煤的,根据煤炭量计算也很难支持他绕这么远,所以首先基本可以排除。
那么还剩下三个可能的航向:对马海峡、津轻海峡、宗谷海峡,这三处地方无论从战场形势还是水文地理等方面都已经无法再用排除法了,只能靠——赌。好吧,再大致缩小下范围,东乡平八郎也必须判断出罗长官到底会绕过日本以东还是日本以西,双方实力相等,东乡平八郎不能同时在这两大方向都布下舰队,分兵不仅无法全歼,更是哪里都会守不住,等到你从日本的这一边跑到那一边进行合兵,波罗的海舰队早跑了。也就是说,日本的“南、北”可以用排除法,“东、西”却无法用,东乡平八郎必须提前做出二选一,专守其中的一个方向,放弃另外一个方向,才有可能完成发现、全歼波罗的海舰队的任务。
总体上来看,日本以西的对马海峡因为航程最短,不用迂回,可以最先到达海参崴,对罗长官“最有利”而有最大可能,但这“最大可能”并不意味着他走日本以东就没有可能,恰恰相反,反而因为这是谁都清楚的“最大的可能”,在同时也会变成“最大的不可能”。反正罗长官的目的只是要想办法到达海参崴,用什么方法都可以,而对于东乡平八郎来说,他还必须考虑到首都东京在日本东海岸,如果罗长官希望在去往海参崴的路途中顺便炮击一下东京,如此强大的舰队逼近无兵据守的首都,那战争已经进入生死攸关的时刻,这是明治政府无法承受的巨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