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台湾民主国内渡官绅(第13/13页)

[88] 藤谷浩悦:《戊戌变法と东亚会》,《史峰》第2号,1989年3月31日。

[89] 关于吴瀚涛与孙中山的交往,《国民日日报》刊载《近四十年世风之变态》一文称:“《盛世危言》一书为皖人吴瀚涛所撰。吴昔与孙逸仙交,其书半皆成于孙。后吴应郑之请,故执其说,以售之获多金。”(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下册,第741页)孙中山自称被《盛世危言》采用的文稿有两篇,陈少白亦如此说,其中一篇为《农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合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3页)。亦有学人对此表示异议(易惠莉:《郑观应评传》,第434页)吴与郑观应相交数十载,在招商局同事十余年,“朝夕对案办公”,为患难之交。吴瀚涛称郑氏“所有公牍,皆弟代劳”,有时甚至连郑的日记亦由吴代笔(《复吴剑华道友》附录吴君剑华《致宗荫侄书》,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下册,第929—933页)。孙中山所写文稿,可能是先提交给吴瀚涛,然后辗转归郑。曾广铨此后与孙中山的牵连不少。伦敦被难后,曾一路跟踪孙中山由欧美抵达日本。1898年访日期间,又与孙有所接触。庚子在广州担任刘学询与孙中山的代表宫崎寅藏等人会谈的翻译。

[90] 1900年6月5日《致徐勤等书》,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康有为与保皇会》,第100页。

[91] 1900年6月24日前《致徐勤等书(五)》,《康有为与保皇会》,第112页。康有为注明:“此是旧日所为,仙愿出名者,今少易。”

[92]井上雅二:《访康有为——欧航途中于庇能》,《大阪每日新闻》,明治34年6月28日。

[93] 孔祥吉:《晚清史探微》,第221页。

[94]1903年10月26日、11月8日、26日《徐勤致康有为书》,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康有为与保皇会》,第232—238页。保皇会在勤王、行刺计划失败后,对非草堂系的有关人员牵诬甚多,所说不足为确凿凭据。

[95] 虞和平编:《经元善集》,第403—404页。

[96] 《总统旅薨》,《香港华字日报》1903年3月5日。

[97] 《身后清风》,《香港华字日报》1903年3月11日。

[98] 《挽唐中丞》,《香港华字日报》1903年5月8日。

[99]《郑孝胥日记》第2册,第1074页。陈季同之死,有1905年、1907年两说。从郑孝胥所记判断,似以后者为当。

[100]《江南陆师学堂之霉垢》,《苏报》1903年4月16日。

[101]《江宁近事汇录》,《苏报》1903年4月19日。

[102] 唐振常:《苏报案中一公案》,《上海史研究》二编,引自郭汉民主编:《中国近代史实正误》,第400—410页。

[103] 杜春和、耿来金、张秀清编:《义和团资料丛编·荣禄存札》,第164—165页。

[104]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第174页。

[105] 据王永兴编《纪念陈寅恪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卷首影印手迹。汪荣祖《陈寅恪与胡适》所录文字稍异。案胡适的父亲胡传亦与台湾民主国关系密切。甲午他任台东直隶州知州,兼统镇海后军各营。中日战事起,他将妻与子胡适送回徽州,坚守台东。8月返抵厦门后数日,便因病重失治而逝(参见毛子水《胡适传》,《师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