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东亚同文会广东支部(第10/12页)
[17] 《会报》,《东亚时论》第15号,1899年6月。
[18] 《春季大会》,《东亚同文会第六回报告》,1900年5月。
[19] 东亚文化研究所编集:《东亚同文会史》第3编《活动编》,第638—644页。
[20] 《会报》,《东亚时论》第13号,1899年5月。
[21] 《会报》,《东亚时论》第18号,1899年8月。
[22] 《会报》,《东亚时论》第16号、18号,1899年7月、8月。
[23] 《会报》,《东亚时论》第18号,1899年8月。廖平子《庚子壬寅及庚戌间之革命拾遗》称会址在广州城西关宝庆新街(丘权政、杜春和选编:《辛亥革命史料选辑》续编,第58页)。1899年7月18日《知新报》第93册刊登的《东亚同文会章程》写明:“广东分会设在省城西关观音桥观贤坊,请认东亚同文会门牌。”该章程系高桥谦亲自寄到《知新报》,并嘱刊登,名称会址与《东亚时论》所载相符。另廖文指宫崎寅藏、平山周亦为广东支部成员,不确。
[24] 《春季大会》,《东亚同文会第六回报告》,1900年5月。被选送汕头者应为山下稻三郎,后由熊泽纯之助接替(参见《东亚同文会报告》第12、32、39号《汕头通信》)。
[25] 《会报》,《东亚时论》第18号,1899年8月。
[26] 其中熊泽纯应为熊泽纯之助,其省略名字大概是为使中国人感觉亲近。
[27] 《广东东亚同文书院章程》,《知新报》第102册,1899年10月15日。
[28] 栗田尚弥:《上海东亚同文书院——日中を架けんとした男たち》。
[29] 《会报》,《东亚同文会第六回报告》,1900年5月。
[30] 《广东东亚同文书院章程》,《知新报》第102册,1899年10月15日;《广州创设时敏学堂公启章程》,《知新报》第53册,1898年5月20日。
[31] 《羊城春色》,《申报》1900年2月10日。
[32] 《春季大会》,《东亚同文会第六回报告》,1900年5月。
[33] 《临时大会》,《东亚同文会第十回报告》,1900年8月。一说是为了集中财力建设南京东亚同文书院,所以撤销个别支部(东亚同文会编:《续对支回顾录》下卷,第195页)。
[34] 《春期大会记事》,《东亚同文会第二十回报告》,1901年7月。
[35] 《东亚同文会史》第3编《活动编》,第644页。1902年东亚同文会经常岁出项下有支付广东派遣员的420圆。
[36] 《春期大会记事》,《东亚同文会第二十回报告》,1901年7月。
[37] 栗田尚弥:《上海东亚同文书院——日中を架けんとした男たち》,第81—85页;东亚文化研究所编集:《东亚同文会史》,第30—33页。
[38] 《对支回顾录》下卷列传《田野桔治君》,第872页。一说田野受聘于万木草堂为徐勤介绍(宫崎滔天著,佚名初译,林启彦改译、注释:《三十三年之梦》,第141页注6)。
[39] 田野橘次:《最近支那革命运动》,第60—76页。后来在澳门开办东文学堂。
[40] 《对支回顾录》下卷列传《松冈好一君》,第968—971页。该传称松冈与田野均为记者,但从《知新报》刊载的文章看,松冈主要是担任翻译。
[41] 《东亚同文会主意》,《知新报》第93册,1899年7月18日。
[42] 《记东亚同文会》,《知新报》第94册,1899年7月28日。
[43] 罗维东:《同文书院缘起》,《知新报》第102册,1899年10月15日。
[44] 《广东东亚同文书院章程》,《知新报》第102册,1899年10月15日。
[45] 《清议报》第10册,1899年4月1日。
[46] 田野橘次:《最近支那革命运动》,第103页。
[47] 郑子健:《观本法师事略》,见岑学吕编著:《虚云法师年谱》,第109页。是文指张玉涛为香山县南屏乡张性田之长子。
[48] 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第37页。
[49] 《试办不缠足会简明章程》,《时务报》第25册,1897年5月2日。
[50] 《香山沙尾乡张氏戒鸦片烟会约章》,《知新报》第59册,1898年7月19日。张氏为香山名族,凡千数百人。此举为乡族创设戒鸦片烟会之始。《汪康年师友书札》四山本宪来函七所谓:“张先生家鸦片具之事,奉承来命,鄙著将再刊,再刊必除削。”(第3297页)疑指有关之事。
[51] 《时务报》第17、18册,1897年1月13日、2月22日。
[52] 1900年2月9日致柏原文太郎函,东亚同文会编:《续对支回顾录》下卷,第656页。
[53] 梁启超:《康烈士广仁传》,《哀烈录》,《篁溪杂志》第1种。引自陈汉才编著:《康门弟子述略》,第1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