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东亚同文会广东支部(第11/12页)

[54] 冯自由:《革命逸史》第3集,第20页。

[55] 田野橘次:《最近支那革命运动》,第104—105页。廖德山后来任岭南医学教员,由钟荣光、萧与之介绍,加入同盟会(《中国同盟会粤支部会员题名录》,《中国同盟会粤支部杂志》第7期,1912年9月11日。引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广东文史资料·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料专辑》,第342页)。1919年10月,廖为杨襄甫逝世及培坤女校补助事曾致函孙中山,孙中山复函感谢其“尽力党事,奔走不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合编:《孙中山全集》第5卷,第152页)。

[56] 田野橘次:《最近支那革命运动》,第104—105页。

[57] 《澳门茶谭社规条》,《知新报》第96册,1899年8月16日。

[58] 依次载《知新报》第79、97、107册,1899年3月2日、8月26日、12月3日。

[59] 《最近支那革命运动》,第103—104页。

[60] 《老屋说》,《知新报》第107册,1899年12月3日。

[61]  田野橘次:《最近支那革命运动》,第65—66页。

[62] 同上书,第103—105页。

[63] 山本宪曾来华游上海等地,与汪康年等号称知遇,赞成中日同盟(《汪康年师友书札》一,第1056、1064页)。其时张玉涛在沪,参与汪康年等人的维新活动。

[64]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第114—115页。

[65] 梁启超:《康烈士广仁传》,《哀烈录》,《篁溪杂志》第1种。引自陈汉才:《康门弟子述略》,第146页。

[66] 《与宫崎寅藏等笔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合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180页。

[67] 谢缵泰著,江煦棠、马颂明译,陈谦校:《中华民国革命秘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广东文史资料·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料专辑》,第309页。

[68] 冯自由:《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上编,第90—91页。

[69] 廖平子:《庚子壬寅及庚戌间之革命拾遗》,丘权政、杜春和选编:《辛亥革命史料选辑》续编,第58页。

[70] 汤志钧:《乘桴新获》,第362页。

[71] 黄大汉:《兴中会各同志革命工作史略》,丘权政、杜春和选编:《辛亥革命史料选辑》上册,第69页。

[72] 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第43—44页。

[73] 《与斯韦顿汉等的谈话》,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合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195页。

[74] 廖平子:《庚子壬寅及庚戌间之革命拾遗》,丘权政、杜春和选编:《辛亥革命史料选辑》续编,第58页。一说《嬉笑报》讥讽粤督李鸿章,李饬南海县查究,朱通儒、杨肖欧逃走,报馆结束[梁群球主编:《广州报业(1827—1990)》,第20页]。

[75] 冯自由:《陈少白时代之中国日报》,《革命逸史》初集,第66—67页。

[76] 《井上雅二日记》,汤志钧:《乘桴新获》,第362页。

[77] 《东亚同文会第八回报告》,1900年6月25日。或称《嬉笑报》创设于1898年[梁群球主编:《广州报业(1827—1990)》,第20页],疑误。

[78] 钟卓安:《朱淇》,张磊主编:《孙中山辞典》,第289页。

[79] 《陈少白致犬养毅书》,汤志钧:《乘桴新获》,第403页。是函称:“港中有一新闻社,名曰《通报》,今已不能支持,甚欲退手,弟已与之有成约,允接受之。如果先生以为然,可即遣宫崎兄来,及预备接济之法。若宫兄之来过迟,则恐此社倒闭,错过机会,再遇为难矣。”按《通报》于1898年发刊,1899年2月与《岭海报》合作出《省港通报》。不久因创办人意见不合,再由朱淇兄朱秩生出资办《通报》[参见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上,第94页;梁群球主编:《广州报业(1827—1990)》,第19页]。或谓《通报》由朱淇门人张学璟主办,疑误。

[80] 冯自由:《史坚如传略》,《革命逸史》第5集,第25页。

[81] 引自杨天石:《毕永年生平事迹钩沉》,《寻求历史的谜底》,第76页。

[82] 参见《东亚时论》第22、24、25、26号《会报》,1899年10—12月。

[83] 日本外务省档案:明治33年6月29日长崎县知事致青木外相,乙秘第3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