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一统(第10/20页)
正月初七,贺若弼进驻钟山(建康城东),在白土岗之东布防。而此时,杨广派杜彦和韩擒虎会师,合军两万,驻守新林(江苏省江宁县西)。
蕲州总管王世积则率建队攻击九江,在蕲口大破南陈守将纪瑱,南陈军队大为惊恐,纷纷投降。消息传到大兴,杨坚因此设宴庆贺,款待群臣。
杨坚当然有理由高兴,因为,他所有拥有的,乃是一大批的盛世之臣。
亡国之臣
局势,对于陈叔宝而言已经相当不利了,但是,也没并没有到穷途末路——当年他的叔祖陈霸先,石头城都被北齐占了,照样能力挽狂澜;更何况,如今建康城内的军队,虽说不多,但也不少,十万之众,打个建康保卫战,还是绰绰有余的。当年南梁那么惨,不也在侯景之乱坚守了宫城好多天吗?
很可惜,陈叔宝不是陈霸先,他连萧纲都比不上,看到这种情形,早就吓得六神无主了,每天就知道哭,从早哭到晚,至于说什么组织防守,那就交给爱卿施文庆了。施文庆于陈叔宝是“爱卿”,而于其他将领,则是怎么爱都不起来了,恨得将其剥皮拆骨倒还差不多——局面搞到这样,施文庆不说有100%的责任吧,80%的责任,大概也躲不过吧?
施文庆倒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其他将领都恨他,因此,他就更加害怕这帮人建立功勋,更怕这帮人稳定了局面后秋后算账,所以,他就老在陈叔宝面前放风,说:“这帮大老粗们,平时就一肚子牢骚,对政府怎么都不满意,现在出了事了,他们更闹腾了,这种人的话,怎么能信呢?”
于是,南陈将领但凡有所请求,施文庆多半将其驳回。
所以,这当口最憋屈的是谁?就是南陈将领,有劲使不出啊。比如说吧,萧摩诃同志,在贺若弼攻克京口的时候,就请战迎击,结果陈叔宝不答应;后来,贺若弼又进抵钟山,萧摩诃又建议:“弼悬军深入,垒堑未坚,出兵掩袭,可以必克。”结果呢?陈叔宝还是不答应。
这也不答应,那也不答应,陈叔宝想搞什么呢?陈叔宝也搞不出什么来,这不,过不久找来了萧摩诃和任忠,问他们怎么办了吗?
任忠一看,可算有机会发言了,一股脑的就把自己如何拯救危局的所思所想倾囊倒出了:“兵法:客贵速战,主贵持重。今国家足食足兵,宜固守台城,缘淮立栅,北军虽来,勿与交战;分兵断江路,无令彼信得通。给臣精兵一万,金翅三百艘,下江径掩六合,彼大军必谓其度江将士已被俘获,自然挫气。淮南土人与臣旧相知悉,今闻臣往,必皆景从。臣复扬声欲往徐州,断彼归路,则诸军不击自去。待春水既涨,上江周罗睺等众军必沿流赴援,此良策也。”
任忠的计策,叫做“积极防御”。防肯定是核心,但是,也不是一味的死守,而是也派兵出去切断隋军各路大军的联系,然后,想办法把隋军调出危险区域,接着,就等上游的援军来帮忙咯。
好计吧?为今之计,也就只能如此了。结果呢?陈叔宝还是不从。
第二天,不知道晚上躺床上想了些啥,一直都在“不从”的陈叔宝,貌似有主意了,当然,不是什么好主意,一个典型的馊主意,他摇头叹气的表示:“兵久不决,令人腹烦,可呼萧郎一出击之。”
萧摩诃请战多次了,贺若弼在京口的时候,他就说打,在钟山的时候,又说打,结果,陈叔宝一连的不从,如今呢,黄花菜凉了大半,他却精神病发作,要打了,而打的原因,居然是他娘的“兵久不决,令人腹烦”……
当然,我们还是要肯定一下陈叔宝的,毕竟,这么多天来,这是他拿出的第一个主意嘛……有句话叫啥来着?馊主意起码也强过没主意嘛!
当然了,任忠同志是无法向我一样乐观的,一听是这馊主意,他赶紧磕头如捣蒜,连连请求,老大,您还是免了吧!
结果,一旁的马屁精孔范同志说话了:“请作一决,当为官勒石燕然。”
马屁精之所以是马屁精,就因为老大说什么,他就会附和什么,而孔范同志之所以能靠拍马屁达到今天的地步,就因为他拍马屁的功力实在炉火纯青,这次的马屁,就颇有文艺范,引经据典起来了,一般历史爱好者,还真就看不懂了。
为了让朋友们更好的瞻仰孔范同志的马屁功力,我们要讲析一下这个典故。
这位“勒石燕然”的主角,乃是东汉的外戚、权臣兼大将窦宪;而配角呢,则是早不复西汉早年风光的匈奴——准确的说,是北匈奴。
当时匈奴分裂成了南北两部,南匈奴亲汉,而北匈奴反汉,公元88年,南匈奴请兵北伐,于是,朝廷便让窦宪出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