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迦南乐土(第9/12页)

“您已经了解我们构想的大致轮廓了吧,”阿德勒开口道。

“是的。必须承认,我认为很有趣。你们当然知道,以前教皇也曾提出过类似的构想。”

瑞安闻言抬起头来。他并不知情。

“那个提案首次提出的时候,我撰写了一篇文章论证它的价值,”阿德勒说。“缺点在于无法确保安全问题,但是从伊拉克局势的后果看来,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起点。同时,您当然也意识到了,我们的构想并不完全是——”

“你们的构想我们可以接受,”德安东尼奥以君主般的气势挥了一下雪茄,继续道。“难道还有其他办法吗?”

“阁下,这正是我们渴望听到的结果,”阿德勒拿起咖啡。“您毫无保留吗?”

“您会发现,但凡主动采取行动的一方往往确实心怀善意,我们的灵活性很高。如果牵扯其事的各方能够获得完全平等的待遇,我们将无条件答允你们的提议。”那双衰老的眼睛闪闪发光。“不过您能确保待遇公平吗?”

“我坚信可以做到,”阿德勒严肃地说。

“我想应当可以做到,否则我们就都成了江湖骗子。苏联怎样表态?”

“他们不准备干预。事实上,我们期待他们能公开支持。无论怎么说,他们手头上的事已经够他们心烦意乱的了——”

“确实如此。这一地区的纷争日渐减少,市场渐趋稳定,再加上国际社会的善意回应,这些都将使他们受益匪浅。”

真是惊人啊,瑞安心想。人们居然已经如此切合实际地接受了世界变革,真是好惊人啊,就仿佛这些变革早在意料之中似的。其实从来没有人预料到会有如此变化,谁都没有。假如十年前有人提出有可能出现类似变化,早就被拘留了。

“一点不错,”助理国务卿边说边放下杯子。“那么,关于发表声明的问题……”

雪茄再次挥舞了一下。“你们肯定希望由教皇来发表声明。”

“您真是明察秋毫,”阿德勒说。

“我还没有彻底老朽,”大主教应道。“新闻界泄露消息了吗?”

“希望没有。”

“在这座城市里保密并非难事,但是在你们的城市里呢?这个提案有谁知情?”

“为数很少的几个,”瑞安答道,自从落座以后这还是他首次开口。“迄今为止,一切顺利。”

“不过在你们下一站……”并没有人告诉德安东尼奥他们下一站的落脚点在哪里,但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下一站有可能是个问题,”瑞安谨慎地答道。“我们现在还说不准。”

“我和教皇都会为你们祈祷,愿你们成功。”

“或许这一回你们的祈祷会应验,”阿德勒说。

五十分钟之后,VC20B型飞机再度升空,它直插云霄,掠过意大利海滩的上空,而后转头向南重新穿越意大利领空直奔下一个目的地而去。

“上帝,真是太快了,”当安全带警示灯闪灭时,杰克评论道。他的安全带当然一直紧紧地扣着。阿德勒点燃一支香烟,对着自己这一侧的窗户喷云吐雾。

“杰克,这就是那种要么迅速解决,要么一事无成的情况,”他转过头来微笑着说。“这种情况比较罕见,但是确实会发生。”

他们的舱位服务员——这一位是男士——来到后舱,向两人呈上飞机上的传真机刚刚收到并打印出来的文件。

“什么?”瑞安不高兴地说。“出了什么事?”

在华盛顿,人们并不总是有时间阅读报纸的,至少没时间阅读所有的报纸。帮助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了解新闻界当前言论的是一份名叫《早起的鸟儿》的内部综合刊物,它负责总结新闻概要。美国各主要报纸的晨报版纷纷搭乘定期航班飞抵华盛顿特区,黎明之前有人彻底审查这些报纸,寻找与政府事务相关的所有报道。相关材料会被人裁剪下来,并大批复印,而后分发到各办公室,接着各办公室职员也要重复同样的过程,替本部门首脑标注其中个别报道。在白宫,这样的分检过程格外艰难,因为白宫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就是得事事关心。

伊丽莎白·埃利奥特博士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莉兹也被人称作“伊·埃”,是查尔斯·奥尔登博士的直接下属,他的头衔和莉兹一样,只是少了“特别”这两个字,她穿了一身时尚的亚麻套装。目下的时装要求女性的“权力”服装里不能表现男性色彩,而是要突出女性特色,这一理念在于即便是最迟钝的男子也能发现自身与女性之间的差别,企图掩藏男女有别的事实真是毫无意义。其实,埃利奥特博士的外形并不缺乏魅力,她很乐于装扮自己,凸显美丽。她身高五英尺八英寸,由于工作冗长再加上饮食平庸,她保持了一副苗条身材,她并不情愿当查尔斯·奥尔登的配角。更何况,奥尔登是耶鲁人,而她近来刚刚成为本宁顿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有些权威觉得耶鲁大学的声望比本宁顿更高一些,她对这些权威人士做的如此判断感到非常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