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秋征(第5/8页)
大家拿着油印报到一边去看,只有黄干念念不忘那张“法宝”。他看了一会《快报》,即走过来问道:“区长,什么法宝拿出来看看吧。”王群从口袋中掏出那张纸来,说:“好吧,我给大家念一念。”
为呈请减免公粮任务事。
查我莫家山、黄山、巢山三村,山多田少,地土贫瘠。历年兵燹马乱,收成微薄。去年公粮尚难完成任务,今秋秋征任务,更非力所能及。我等区区小民,恳请区长大人高悬明镜,仍照去年之数征收,以拯斯民于水火,而救三村之残生……申请人:莫三嫂、苏壬生、黄干、黄容、莫玉清、黄五生……
虽然,大家听得似懂非懂,但,都知道内容的大概,一个个不禁吃惊地望着王群。
黄干早沉不住气了,几乎是跳起来问:“怎么回事,有我的名字?”
王群郑重其事地说:“上面共有一百二十六个名字,干部、民兵都有,大家想一想这是个什么问题。”
“是哪个写上我的名字,我一点也不晓得。”
“他妈的,奇怪!是谁搞的鬼?”……
你一言,我一语,大家一致要求追根问底,查个明白。正说得热闹,黎保突然插上嘴说:“莫吵,莫吵,哪个写的我知道。”
“哪个?哪个?”大家被他的话紧紧地吸引住。
“除了莫太送还有哪个!”黎保满有把握地说。
徐翠问道:“你有什么根据?”
黎保笑着说:“当然有根据!前几天,我放哨的时候,看见莫太送这家出,那家进,可见了我总是躲躲闪闪,鬼鬼祟祟的,你们说,他会干出什么好事?”
大家一听,觉得也有道理。可徐翠却说:“莫太送并不识字,怎么会写出这样文理文气的东西呢?这一定与地主有关。”
王群肯定了黎保和徐翠的看法。他说:“黎保讲得有道理,莫太送与地主是一鼻孔出气的,这个申请书,很可能是地主写的,由莫太送出面去串联别人签名盖章。这是敌人在向我们搞‘合法斗争’。”
黄干忍不住向王群说:“别人写不出来,一定是莫贵写的,现在我去捉他来。”
王群忙制止他说:“不必,恐怕也不是莫贵一个人的事,现在,莫太送还什么也不承认,我们不要打草惊蛇。等莫太送坦白了,再找他算总账。现在,仍按你们昨天讨论的办法去进行。这个‘报告’,是敌人用来向我们进攻的武器,我们要抓住这个武器,反过来去狠狠地打击敌人。”王群抖着手中的“报告”,结束了自己的话:“你们说这是不是一件法宝?”
众人中响起了一阵笑声。
莫家山行政村的工作,在干部和民兵的积极努力之下,局面迅速被打开。整个村庄,出现了新的气氛,秋征工作顺利地进行着。
农会里,像赶圩一般,熙熙攘攘。干部们正在热情地接待着前来了解政策和补报田产的人们。
王群也在农会里忙碌着。他这里站站,那里蹲蹲,和农民们一个劲地聊天。“今年的公粮重吗?”王群问着身边的一位四十多岁的农民。对方笑哈哈地回答着:“不重,不重,比起解放前少多了。”“你知道为什么要出公粮吗?”另一位农民答道:“支援解放军,解放台湾,还有,还有……”他眨巴着眼睛,一时答得不那么全面。而另一位青年农民接上去说:“建设新中国呗!农会主任不是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了吗?”王群拍拍那位四十多岁的农民的肩膀说:“老伯,你愿意出公粮吗?”那农民笑着说:“怎么不愿?我那三亩田,加上种地主的,算起来才交一百五十斤。我减租得的谷子比这个数目还多一倍哩!”
“区长!”一个老人报了田亩产量后走了过来。仅仅从他那虚胖而布着皱纹的脸上,王群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善良农民。从他那愉快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对“合理负担”是满意的。王群亲切地招呼他说:“快来,坐一坐。”站在旁边的徐翠这时悄悄地告诉王群:“他叫黄五生,是黄干的邻居。”
黄五生笑眯眯地坐到了王群身边,然后掏出了小烟袋,装满一锅烟,递给王群说:“区长,吸一口吧!自己种的烟叶。”
王群推让着说:“你老人家吸吧,我不会吸烟。”
“你们解放军、人民政府的干部,好多都是不吸烟的,哈,哈!”老人夸赞着点着了火。
王群也曾听说过这位老人,老人有一个儿子,名叫亚四。亚四几次要求当民兵,都被父亲阻拦住了。趁这个机会,王群想摸一下他的思想情况,好对他进行教育。当老人吸卷烟时,王群就问道:“你老人家对‘合理负担’有意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