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祭灵(第7/8页)

苏瞎子被徐翠的话引到那惨痛的岁月中去了,他又一次想起了儿媳妇、儿子的悲惨下场,想到了自己的苦难,忍不住又叹口气说:“唉!不靠命,你们说我已经六十多岁了,还有什么出头日子?”

“老爷爷!只要你能和我们大家团结在一起,向地主、土匪做斗争,马上就能翻身过好日子。”

苏瞎子有点不大相信地说:“我会有什么能力?”

徐翠说:“你不要小看自己。大河里的水,还不是由一滴水一滴水汇在一起的?一个人的力量当然不大,但,穷人们团结一致,力量就大了。老爷爷!你说说,你愿意和我们大家一起去和地主、土匪做斗争吗?”

“愿……意。”苏瞎子迟迟疑疑地回答着。

这时,鸡叫了,徐翠忙结束了他们的谈话,打算以后继续和他多讲些革命道理,逐步提高他的觉悟。临走时,徐翠又关照了老爷爷一番,要他仔细想想,要是什么时候想起了有关土匪的情况,就慢慢和工作组讲。苏瞎子误解了徐翠的意思,他想,也许这个能说会道的姑娘对自己还有怀疑,心里很是不安。最后,他为了表白自己,终于鼓起勇气说:“没有什么想的了,你慢点走,我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你。”

“什么事?说吧!”徐翠鼓励着说。

于是,苏瞎子说开了:“这事已一年多了。有一天夜里,我在这门口坐,听到有人扛着很重的东西,从山里往村边走,一共有几十人的样子。开始,我没注意他们抬的是什么;后来,才听见走在后面的人说:‘这么多枪,埋起来做什么?’另一个人说:‘听说这里要放弃了,这些枪留下来等回来时用。’他们说的声音很低,我刚听到这里,忽听见黄四保低声骂了起来:‘他妈的,胡吵什么!’后来,就再也没人出声了。”他停了一下说:“我知道的就这些,别的什么也没有了。”

徐翠对这一意外的消息,十分重视,为了不使老人家增加思想负担,让他有机会消化刚才她所讲的那些道理,她不再询问什么,只是简单地对他说:“你讲的这些情况很重要。我们就谈到这里吧!你该休息了。”随后,就同黄容辞别他们祖孙两人,愉快地走回村里。

第二天早上,徐翠一睁眼,只见太阳升得老高,黄容早已不见了。她便急急忙忙地吃完了黄容给她留下的饭,一股劲跑到农会。农会里没有人,她又跑向离农会不远的莫玉清家去。莫玉清在村上是一个有威信的干部,劳动起家,人很正派,一解放就在农会当财粮委员,一贯老老实实工作。只是他近来有点不安心,昨天听苏瞎子说,才知道他给土匪送过粮食,背上了包袱。徐翠认为有必要找他很好地谈一下。当她走近玉清的大门时,只见大门反锁了,家中没有人,她就顺着小巷向西边走去。刚刚走到村头,只见玉清正在他的小园子里给蚕豆施肥。徐翠忙跑向前去,向玉清打招呼:“你这蚕豆不错呀!”说着就伸手拿起旁边的锄头去松土。

莫玉清也同所有与土匪有过一段关系的人一样,这几天的心情十分沉重。区里开了大会后,他曾一度想过:这一回不同往时了,群众都发动起来,自己给土匪送过粮的事,恐怕再也隐瞒不住了。怎么办呢?还是争取主动,找徐翠去坦白吧!但,回头一想,何苦自找麻烦呢?找上头来再说吧。由于这种心情的驱使,他吃完早饭,没有到农会里去,表面上是给自己的蚕豆施肥,实际上是借此来掩盖内心的矛盾和不安。因此,当他一见徐翠来了,就不由地打了一个愣,心中暗想:糟了,徐翠找上门来了!只有来个“争取主动”,否则,不堪设想啊!于是,他忙停下活来,望着徐翠,试探地问:“有什么事吗?我这活不忙,改天搞也可以。”

徐翠轻松地说:“没什么。我来帮你施肥吧,我松土,你浇粪,两个人干起来就快了。”

徐翠一边干活,一边与玉清谈家常,偶尔也谈到村上的工作情况,但那也是从闲谈的角度出发的。他们谈得很随便,很融洽,玉清那种戒备、害怕的情绪没有了。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晌午,蚕豆的施肥工作已做完了。莫玉清很高兴地对徐翠说:“叫你累了半天,今天到我家吃饭吧!”徐翠没有推辞,她觉得这是做工作的好机会。这使玉清更加高兴。吃完了饭,徐翠在玉清家才言归正传地说:“玉清,听说秋征时,村上有些人给土匪送过粮食,现在还背着包袱,这情况会不会是真的?”

玉清是个聪明人,一听徐翠提这个问题,猜到八成是对他做工作了,就赶紧说:“听说有。”但,不知怎的,说到“有”字,声音却显得特别低。